投资策略 |
一、资产配置策略1、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本基金的战略性资产配置以大宗商品为主,并不因市场的中短期变化而改变。在特定时常状况下,当基金无法通过商品分散投资等方式避险时,本基金将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货币市场工具及现金等进行战术性资产配置调整,抵御下行风险。必要时,将使用金融衍生品进行组合避险和有效管理。2、商品配置策略根据市场惯例,大宗商品一般分为四大类别:能源、基础金属、贵金属及农产品。总体而言,商品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各类商品所体现出的两类属性的强弱各异。这也决定了影响不同商品类别的价格波动因素既具有共通性又存在差异性。3、ETF投资策略本基金将主要以风险为主要考量,通过以下流程筛选ETF。(1)商品类ETF库的建设通过基金资讯系统(如理柏、晨星、彭博等,视基金需要而定),搜集符合基金合同定义的商品类ETF并对其进行多维的细分分类。按标的资产分,有a)实物商品ETF;b)商品衍生品ETF;按商品类别分,有追踪能源、基础金属、贵金属和农产品及单一商品种类的ETF。(2)ETF流动性筛选ETF的流动性是最重要的筛选准则之一,本基金将考察以下方面对ETF进行筛选:-ETF规模,规模过小可能存在提前清算或变现成本过大的问题;辅以观察日均成交量及换手率等指标;(下转A31版)-ETF的做市活跃程度,主要观察买卖价差(bid-askspread)是否合理;-ETF的折溢价水平,折溢价水平直接决定了ETF的交易风险,而ETF标的资产的波动率则决定了折溢价水平的合理区间。本基金亦会根据不同资金规模假设对标的ETF进行市场冲击检验,把握ETF买卖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3)积极风险最小化投资ETF的目标一般以获取其该ETF所追踪资产的收益,因此,ETF净值与其标的资产价格之间的差异愈小愈好,即追求积极风险最小化。本基金主要考察ETF的跟踪误差及跟踪偏离度来考核其积极风险。(4)上市地及计价币别考量现实投资环境下不得不考虑拟投资ETF的上市地分布和其计价币种。上市地分布过于分散,跨越时区过多,易提高管理成本和交易风险;计价货币尽量以流动性好的主流货币为主,提高换汇效率。(5)总费用率控制本基金还将比较并尽量选择总费用率(TotalExpenseRatio)较具竞争力的ETF品种,包括其购买及持有成本,例如管理费、托管费及前端收费等。(6)对手方风险控制对于合成ETF,本基金不仅将重点评估单个发行人的违约风险,并引鉴国际评级等其他第三方评估报告,还将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降低集中化的对手方风险。4、非上市基金投资策略非上市基金的投资主要有两类目的:一是在ETF投资品种缺失或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投资于跟踪某一或某几类商品走势的指数基金;二是意在间接获取管理业绩优良的主动型公募基金的超额收益。5、股票投资策略个股投资为本基金组合的卫星配置,仅在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增强性投资。本基金的股票投资偏向绩优蓝筹股,通过投资大市值股票来获取该股票所处产业或行业的整体平均表现。6、固定收益资产投资策略本基金的固定收益资产投资仅作战术性规避风险之用。当经济进入中期回调或衰退时,本基金将适度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品种以降低组合波动性。具体而言,在衰退期,本基金将主要投资于国家信用债券、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国际金融组织发行的债券等,例如美国国债、七大工业国(G7)发行的主权债券等;当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时,公司债等信用类债券一般将因信用评级回升而有所表现,在风险控制情况下将会适当配置。投资工具上,本基金既可直接投资于债券,亦可投资于债券ETF或基金。
|
收益分配 |
基金收益分配是指按规定将基金的可分配收益按基金份额进行比例分配。1、本基金的每份基金份额享有同等分配权;2、基金收益分配采用现金方式或红利再投资方式。登记在注册登记系统的基金份额,其持有人可自行选择收益分配方式。基金份额持有人事先未做出选择的,默认的分红方式为现金红利;选择红利再投资的,现金红利则按除权后的基金份额净值自动转为基金份额进行再投资(具体日期以本基金分红公告为准);登记在证券登记结算系统中的基金份额只支持现金红利方式,投资人不能选择其他的分红方式,具体权益分配程序等有关事项遵循深圳证券交易所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规定;3、在符合基金收益分配条件的情况下,本基金收益每年最多分配十二次;4、基金收益分配基准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减去每单位基金份额收益分配金额后不能低于面值;5、每次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收益分配基准日可供分配利润的25%;6、基金红利发放日距离收益分配基准日(即可供分配利润计算截止日)的时间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7、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