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级基金?
分级基金,多挂钩某一种指数。而指数对应的可以是某一种行业,例如证券、保险、证保、军工、环保、银行等;也可以是某一种股票集合,如上证50、深证300等。甚至还可以是主动管理型指数,例如建信50就是挂钩央视50指数。
除此之外,早期的分级基金也有不挂钩指数的,例如瑞福进取就是挂钩主动管理型基金的B类。也还有一些分级基金,A类是不上市交易的,只能半年进行一次申购。当然了,还有一些分级基金挂钩的是债基。这些“例外“的情况,出现套利的情况都很小。因此,大多关于分级套利都是指这样一种标准情况:
1)、A类、B类均上市交易;
2)、母基可以按净值申购,且申购母基后,可以拆分为A+B;
3)、A+B可以合并为母基,并可以按净值赎回;
4)、挂钩某一种指数。(为何要挂钩指数呢?只有挂钩指数,才能根据指数与净值的变化估算母基仓位,并通过仓位情况反过来推演母基当日的净值变化)。
当然,在进入分级3.0时代后,一些母基也可上市交易,这使得分级套利更加复杂。而上交所的一些分级基金,除了母基可交易外,还牵涉到一些T+0的交易规则,使得人类已经无法完成套利——因为不可能快过计算机。
母基与子基
母基就是我们以前常买的基金。在母基的基础上,产生了A类和B类份额。其中,A类获取固定收益,B类获取额外收益或损失。简单说,就是A类借钱给B类炒股。
母基按净值申购后,可以按一定的比例拆分为A+B。股票型基金一般为5:5。也就是说10份母基,拆成5份A类和5份B类。少量股票分级的比例是A:B=4:6。还有些比例是7:3,常见于转债类分级,还有一些债券类的分级,杠杆比例可能更高。
需要特别注意A:B的份额比例,不要想当然就以为是5:5。许多老鸟也会忘记这一点:
1、计算母基溢价率的时候要用到,计算错误会导致套利失败。
2、合并(折价)套利时需要用到。计算错误会导致合并下单变成废单,损失一天的套利机会。在套利的世界,晚一天就可能意味着套利失败。
那么,为何会产生分级套利的机会呢?因为A类和B类在市场上交易,经常有些头脑发热的群众,将A+B的价格炒高或超低,使其偏离母基净值。其中套利机会主要是B类价格的波动产生的。A类为固定收益类,大量“价值投资者“盘踞,炒高的可能性不大。
简单说,如果将母基的净值看做“价值“,将A、B类的交易价格看做”价格“,那么分级套利就是价值与价格不相符时,产生的价值回归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