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中IPO的概念经常被提及,我们今天就来普及一下,到底IPO是什么意思?以及IPO的优势及劣势。
IPO是什么意思?
首次公开募股(英语: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缩写:IPO),是公开上市的一种类型。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司首次将本应卖给机构投资人的股票转而卖给一般公众(公司从机构投资人那里接收的价格即为首次公开募股的价格)。私人公司通过这个过程会转化为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通常被公司用来募集资金,尽可能地将早期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货币化,同时让公司成为公开交易的企业。出售股份的公司没有义务向公众投资者偿还资本。首次公开募股之后,公司的股份会在公开市场上自由交易,资金也仅仅在公众投资者之间流通。尽管首次公开募股可以提供很多有利条件,但是它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代价就是公募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公开某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很可能对竞争对手有利,或者给购买者们造成困难。
需要向潜在购买者公开的具体信息会列在一份名为招股書的冗长的文件上。大多数公司在着手开展首次公开募股时,会需要投资银行以担保人的资格进行协助。担保人需提供包括帮助准确评估公司股票的价值(股价)和帮助建立股票公众市场(首次售卖)等相关服务。类似荷兰式拍卖等的替代公募方式也已被探索开发出来。就市场大小和公众参与度而言,运用此方式最著名的案例数谷歌的首次公开募股。 由于近来几个大型的首次公开募股在中国启动,中国业已成为新兴的重要首次公募市场。
我们已经知道了IPO是什么意思,再来看看IPO的优势和劣势:
IPO的优势:
当一家公司将其有价证券在交易所出售的时候,公众投资人为购买这支新发行的股票而支出的现金会直接流入此公司账户(首次发行),或者,作为大型首次公开募股的一部分,流入任何一个选择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权的私人投资者手中(二次发行)。因此,首次公开募股使得公司能够进入广阔的潜在投资者市场,为其自身的未来发展、债务偿还、或者运营成本,筹措资金。出售普通股的公司没有义务向公众投资者偿还资本。投资者们必须忍受开放市场中股票价格和交易的不可预测性。首次公开募股之后,这支股票会在开放市场中自由交易,资金在公共投资者之间流通。而作为首次公开募股的一部分,早期个人投资者可以选择出售部分股权。对这部分人来说,首次公开募股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使其投资货币化的机会。首次公开募股之后,一旦股票在开放市场中交易,持有大宗股票的投资人可以在此开放市场中逐股出售股权,或者通过二级市场,以固定价格,直接将部分股权出售给公众。由于没有新股份产生,这种类型的出售不会削减股值。
公司一旦上市,便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额外发行普通股,这些股份属于后续发行股。这种方法通过发行权益(详见“股权稀释”)为企业的各种商业目的提供资金,同时不会产生任何债务。而能够拥有这种快速从市场上募集潜在大量资金的能力则是很多企业寻求上市的目的。
首次公开募股可以为前身为私企的公司提供很多福利:
使股本基数扩大化和多样化
更容易获得资本
提高企业曝光度,企业名声,以及企业的公众形象
通过流动的股东权益分享,吸引和保留更好的管理层和员工
加速收购(公司股份的潜在回报)
创造多样的融资机会:普通股,可转换债券,低成本的银行贷款,等等。
IPO的劣势:
完成首次公开募股的几项劣势:
巨大的法律、财会和营销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持续不断
必需公开公司的财务和商业信息
需要高级管理人员相当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的投入
需要承受没有筹集到所需资金的风险
公开传播的信息有可能对竞争对手,供应商,以及消费者有利。
由于新投资人的加入,会对市场失去操控能力,并产生更严重的代理问题
增加诉讼风险,包括私人证券类行为和股东派生诉讼。
资本市场中很多人参与IPO投资,虽然我们已经为您普及了IPO是什么意思,但是往往对如何进行IPO投资不了解,在媒体的非理性声音中误认为IPO投资没有风险,我们将继续在下文“IPO投资是什么意思”中聊聊IPO投资的概念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