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资机构看多A股,个人投资者应该跟随加仓吗?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2-12-02 阅读量:1116 高盛 摩根士丹利 A股

2022年的投资时钟即将迈入最后一个月,华尔街巨头陆续开始展望2023年年度投资策略。其中一个重要信号是,看多中国股票的声音越来越多。


全球知名投行高盛建议:2023年“高配”A股


全球知名投资银行高盛于11月30日举办了2023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及资本市场动态视频会,公布了其对明年全球经济及股市的投资展望。


高盛表示,2023年给予A股市场“高配”的建议,预计估值会有明显回升,北向资金将净流入约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2200亿元)。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指出,在宏观政策仍偏宽松、GDP增速有望回升的预期下,高盛看好境内外上市的中国股票表现。他甚至预测,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的总体回报率约为16%,2023年两大指数每股盈利增长分别为8%、13%。


具体到行业方面,高盛预计,消费服务、医疗设备及服务板块将会强劲反弹,理由在于,2023年失业率将下降、劳动收入会改善,消费者信心将得到恢复。具体到各消费行业,该团队认为旅游、餐饮、娱乐、航空行业有较大回升空间。


另外,由于利好政策的出台,高盛将中国房地产板块股票从“低配”上调至“中性”。


摩根士丹利:买入中国股票的好时机已到


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日前发表《2023年宏观经济展望》及《2023年投资策略展望》。摩根士丹利预期,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走弱,通胀下降,加息结束,美国将勉强躲过经济衰退,欧洲经济将陷入收缩,亚洲则会呈现增长萌芽;同时预计2023年债券、防御性股票和新兴市场将有上行空间。


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股票策略师Jonathan Garner表示:新兴市场2022年陷入熊市,但趋势可能正在转变,新兴市场估值显然很便宜,随着全球通胀出现快于预期的缓解,美联储停止加息,美元回落,周期性风向正在转向有利于新兴市场变化。在过去几个经济周期中,新兴市场通常都在美国市场复苏之前复苏。而对于中国经济,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罗斌表示,预计2023年将增长5%,其中大部分将在下半年实现,届时经济预计将全面复苏。同时,预测MSCI中国指数到2023年年底将上涨14%(该行在10月中旬就表示,买入中国股票的好时机已到)



桥水基金和瑞银指出:投资者应该投资中国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在11月的采访中也指出,当前可以在中国市场上找到一些极具价值的资产,大部分抛售已经过去了,不管怎样,投资者都应该投资中国,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中国来提高多样化投资的程度。


另外,11月30日,瑞银也发布了最新的投资展望报告,其中认为,中国近期的举措表明经济增长仍然是重中之重,中国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中国互联网以及部分工业板块有望成为主要受益者。


除了看多A股以外,外资机构也以行动支持A股,据统计,从上市公司三季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下同)来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三季末已现身190只A股,新进和增持多只股票。其中,瑞银新进了华测检测等33只股票;淡马锡富敦则加仓爱尔眼科和泰格医药,尤其是大幅加仓爱尔眼科;阿布扎比投资局继续加仓旗下重仓股东方财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分别新进20只股票。


外资机构纷纷看多,我们个人投资者是否也应该紧根潮流、重磅加仓了呢?


我们认为,外资机构资金体量大,投资布局虽然有侧重,但也保持动态变化,而且外资机构始终坚持分散配置,对市场短期波动的容忍度也很高。而我们个人投资者资金相对有限,投资精力也不足,对市场等的把控、产品调仓等很难紧跟市场趋势做好调整。另外,虽然外资长期看好A股市场走势,但短期内市场变化莫测,趋势不定。因此,为了保护个人资产不收太大的影响,我们认为不应该盲目跟随加仓,而是应该保持谨慎,即使要加仓,最好在磨底回调阶段进入以此降低持仓资产的成本,或者如果不好把握市场的磨底阶段可采用定投方式逐步加仓。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