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生物医药股今日早盘集体上涨,创新药或迎来新一轮投资机会。这个高达几万亿市值的常青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投资人的目光。
首先,一向以逆向投资著称的管理人仁桥的夏俊杰,公开在最新的月报中表达了医药行业的看法。夏俊杰首先回顾了医药行业近年来,各个子行业先后“沦陷”的逻辑:长时间以来,市场对医药股的投资都是经典的成长股投资范式,即选定未来几年高增长的细分子行业,重仓并高举高打,这种模式在历史上也确实获得过很好的收益,从当年的医疗服务,到器械,到CXO等等。但这两年似乎不太奏效了,其实本质的原因并不是投资范式的失效,而是医药内部可以实现持续高增长的子行业越来越少了,从医保控费开始,这样的现状似乎就是必然的。在国家集采之后,市场先是抛弃了仿制药,去追逐创新药和器械,当国产化后的创新药和器械也面临集采时,市场又去选择了不受内部政策影响,受益全球产能转移的CXO,而当面对中美关系及医药创新周期大的波动时,CXO也被抛弃了,大家越来越难寻找到下一个黄金赛道了。
那医药行业就没有投资机会了吗?显然不是的。夏俊杰认为: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还在快速推进,医保的支出也会不断增长,医药始终都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产业,机会仍然是巨大的。未来医药行业的投资也许会经历一些改变,从追求高增长到追求可持续的增长,永续的增长。增长的长度比速度更重要。所以,“机会仍然是巨大的”。逆向的这个特点,确实在这一波分析之下体现得很充分。
其实早在夏俊杰之前,亘曦资产的董高峰就已经真金白银地买了非常大仓位的医药。其实也正是借助这部分医药仓位,亘曦去年Q4的业绩反弹极其迅猛。此外还有像极其注重安全边际、最近刚刚创出净值历史新高的毕盛投资,早在去年,就已将近四成的仓位都放在了港股生物保健行业。而在中欧瑞博、仙人掌等管理人的组合里,生物医药也早已调整为第一大持仓行业了。
这么多私募管理人看好医药板块,其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是基本面,医药行业内需依然非常强劲。在去年疫情之下,收入增速居前的行业中,除了煤炭等周期性行业之外,医药行业的排名是非常靠前的,有着很扎实的基本面逻辑。
再者就是估值。在一系列情绪的冲击之下,生物医药行业的估值处于20年的低点,修复的空间比较值得期待。
图表数据来源:wind
最后就是资金面。去年四季度以来,医药仓位在公募基金的配置也从以前的15%跌倒了接近5%以下,配置比例很低,处于10年周期的一个低点。这样的低配,稍有反转便是一轮相当可观的行情。
图表数据来源:wind
2022年受到美国持续加息影响,全球风险资产普遍回调。创新药属于典型的风险资产,港股创新药一年左右时间普遍跌幅在80-90%。目前创新药有利因素偏多:美有关部门加息对风险资产的影响开始弱化,美元指数持续走低;港股医疗保健指数和美国XBI指数有低位企稳迹象;创新药今年一季度海外授权总交易额持续创历史新高,创新药国内销售加速,市场对创新药信心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