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这个赛道还有机会吗?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3-04-11 阅读量:1065 仁桥投资 亘曦资产 中欧瑞博

今日,生物医药股今日早盘集体上涨,创新药或迎来新一轮投资机会。这个高达几万亿市值的常青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投资人的目光。

首先,一向以逆向投资著称的管理人仁桥的夏俊杰,公开在最新的月报中表达了医药行业的看法。夏俊杰首先回顾了医药行业近年来,各个子行业先后“沦陷”的逻辑:长时间以来,市场对医药股的投资都是经典的成长股投资范式,即选定未来几年高增长的细分子行业,重仓并高举高打,这种模式在历史上也确实获得过很好的收益,从当年的医疗服务,到器械,到CXO等等。但这两年似乎不太奏效了,其实本质的原因并不是投资范式的失效,而是医药内部可以实现持续高增长的子行业越来越少了,从医保控费开始,这样的现状似乎就是必然的。在国家集采之后,市场先是抛弃了仿制药,去追逐创新药和器械,当国产化后的创新药和器械也面临集采时,市场又去选择了不受内部政策影响,受益全球产能转移的CXO,而当面对中美关系及医药创新周期大的波动时,CXO也被抛弃了,大家越来越难寻找到下一个黄金赛道了。

那医药行业就没有投资机会了吗?显然不是的。夏俊杰认为: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还在快速推进,医保的支出也会不断增长,医药始终都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产业,机会仍然是巨大的。未来医药行业的投资也许会经历一些改变,从追求高增长到追求可持续的增长,永续的增长。增长的长度比速度更重要。所以,“机会仍然是巨大的”。逆向的这个特点,确实在这一波分析之下体现得很充分。

其实早在夏俊杰之前,亘曦资产的董高峰就已经真金白银地买了非常大仓位的医药。其实也正是借助这部分医药仓位,亘曦去年Q4的业绩反弹极其迅猛。此外还有像极其注重安全边际、最近刚刚创出净值历史新高的毕盛投资,早在去年,就已将近四成的仓位都放在了港股生物保健行业。而在中欧瑞博、仙人掌等管理人的组合里,生物医药也早已调整为第一大持仓行业了。

这么多私募管理人看好医药板块,其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是基本面,医药行业内需依然非常强劲。在去年疫情之下,收入增速居前的行业中,除了煤炭等周期性行业之外,医药行业的排名是非常靠前的,有着很扎实的基本面逻辑。

再者就是估值。在一系列情绪的冲击之下,生物医药行业的估值处于20年的低点,修复的空间比较值得期待。

image.gif

图表数据来源:wind   

最后就是资金面。去年四季度以来,医药仓位在公募基金的配置也从以前的15%跌倒了接近5%以下,配置比例很低,处于10年周期的一个低点。这样的低配,稍有反转便是一轮相当可观的行情。

image.gif 

图表数据来源:wind   

2022年受到美国持续加息影响,全球风险资产普遍回调。创新药属于典型的风险资产,港股创新药一年左右时间普遍跌幅在80-90%。目前创新药有利因素偏多:美有关部门加息对风险资产的影响开始弱化,美元指数持续走低;港股医疗保健指数和美国XBI指数有低位企稳迹象;创新药今年一季度海外授权总交易额持续创历史新高,创新药国内销售加速,市场对创新药信心恢复。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