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
【中基协新规来了,基金经理“中途跑路”被套上“紧箍”】对于封闭期产品基金经理随意离职的行为,基民及渠道苦其久矣。更有甚者直接在公开渠道发布“小作文”,质疑基金经理在产品封闭期离职跑路后,转身又在新东家发行了一只3年持有期产品。“基金尚在封闭期,基金经理岂能一走了之”。 11月24日晚间,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修订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下称“注册登记规则”)中,对于基金经理的申请注册则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其中明确提出对“无特殊情况下管理公募产品处于募集期、封闭期内主动离职,且离职时间未满24个月(含)”的基金经理不得给予注册。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条款无疑增加了封闭期基金经理的离职成本,或可有效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新生代”基金经理数量占比突破四成,规模“长不大”业绩“强分化”仍是困扰】目前在任的3537位基金经理中,任职期不足3年的达到1567位,占比逾四成;同时,各家公募机构也愈加重视人才的长效培养和传帮带,积极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立足之本,投研团队建设则是提升投研能力的保证。“新生代”基金经理的加入正是打造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投研人才梯队的基础,且有利于形成多元并济、和而不同的投资氛围,进而推动基金公司更稳健发展。不过,“新生代”基金经理想要迅速“出圈”并非易事,当前仍面临规模“长不大”、业绩“强分化”等诸多困扰。相关人士建议,基金公司可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保持投研核心队伍稳定;“新生代”基金经理则需提高投资“含金量”,以获得更多投资者信赖。
【破解基金投顾规模焦虑,券商多管齐下寻求突破口】 券商开展基金投顾实践已有近4年的时间。4年来,券商基金投顾业务快速发展,完成了团队的搭建、系统的建设、产品的设计,在规模上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尽管券商基金投顾业务近年来稳步发展,但当行业从试点的“新手期”迈向常规运营阶段,如何进一步发展业务的规模焦虑仍在业内弥漫,尤其在基金保有规模增长低迷的近两年更是如此。除了从“投”和“顾”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外,加大信托等机构合作也成为券商发力基金投顾业务新的突破口。同时,多位从业人士表示,今年落地的基金降费改革客观上有利于买方投顾的发展,长期来看,将打开基金投顾业务的成长空间。
图1 11月24日涨幅靠前行业表现情况
图2 11月24日各指数涨跌情况
图2 11月24日各类基金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