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方面,生产恢复还在继续,但生产企稳的速度(生产恢复的二阶导)有所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增速转正,基建作为稳经济抓手, 受需求掣肘较小,反弹较快。后续伴随着第三批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发行完毕,年内基建增速还有进一步上行空间。消费恢复相对较慢,但网上零售增速进一步加快,从绝对增速看可选消费和消费升级类产品销售增速转正。地产后周期和汽车类改善幅度较大。出口未来数月依旧面临很大压力。政府工作报告基调收敛,不设目标。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数字规模和预期差异不太大,确定特别国债和新增赤字用途。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值得关注。
近期影响风险偏好的两大事件,一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力点务实且适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对要素改革的强调有利于未来释放经济潜力和经济红利;二是中美关系,在全球疫情进入筑顶期后,中美关系再次成为影响市场情绪的重要因素。中国是经济体量和美国比较接近的大国,两国之间的博弈,中国有着相应体量的话语权,因此无需太过焦虑于美国的单方面行为,中国不会是被动接受者。中美关系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崛起的趋势,外部环境对我们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我们目前更应着眼于内部的改革进程。
基于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乐观和经济驱动力向以消费和科技为代表的新的增长方式转换的判断,未来 2-3 年大方向上看好以中国广大人口和消费升级为基础的泛消费的投资机会,以及 5G 周期下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
从全社会的各类资产的比较而言,现在股票正处于一个风险收益比较好的位置,股票相对债券的风险溢价更高。从外围环境来看,疫情发生后海外动荡市场中 A 股表现出了与美股的弱相关性,在目前中国大市场、经济前景好、相关性低、全球配置比例低等几个因素下,出于分散组合风险角度考虑,海外投资人也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配置。
后续组合将保持中性较高仓位,继续看好新的中期经济驱动力带来的消费和科技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并通过均衡配置、精选个股等方式应对短期市场波动,将投资聚焦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