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港元双双告急,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使得香港金管局两天四度出手,港股同时大跌。
什么是弱方兑换保证
首先来看一下港元的发行机制——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从1983年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即发钞行每发行1港元,均必须以1美元兑换7.8港元的比价先向外汇基金缴纳等值美元,之后才可增发港元现钞,发钞行同样可以以该比价兑回美元。后来香港政府放宽了要求,允许港元兑美元汇率可作有限度的自由浮动,浮动范围在7.75-7.85之间,超过这个范围,金管局就会出手。其中7.75被称为强方兑换保证,7.85就是弱方兑换保证。汇率低于7.75,可能是大量热钱进入香港购买港币,港元升值,此时金管局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会抛出港元,买入美元。汇率高7.85,可能是有大量热钱流出香港,港元贬值,此时金管局就会抛出美元,买入港元来稳定汇价。
港元告急,香港金管局两天四度出手
8月15日,因港元屡次触及弱方兑换保证7.85,香港金管局于全天分三笔,分别买入21.59亿港元、23.55亿港元、72.53亿港元,当日合计共买入117.67亿港元。截至8月15日23点,美元兑港元报7.85港元,再次触及了7.85的弱方兑换保证。8月16日凌晨,香港金管局再次买入50.2亿港元。
今年5月前,香港金管局曾在一个月内数十次出手捍卫联系汇率,之后,港币汇率也经历了一段平稳时期。然而,时隔近三月,香港金管局又不得不再次出手捍卫港元汇价,而这次出手得根本原因还在于美联储不断加息,使得美元和港元的利差扩大,引发套息活动,资金逐渐由港元流向美元,导致港元不断贬值。
对于此次港元贬值,香港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表示金管局有足够能力维持港元汇价的稳定和应付资金大规模流动,他们会紧密监测市场和外围环境的变化,确保联系汇率制度有效运作。
港股大跌,机会还是风险?
港股市场也是风雨飘摇,基本面不好叠加趋势较弱的大背景,导致港股整体下跌幅度很大。数据显示,恒指今年跌幅达到8.68%,恒生国企指数跌幅10.03%,估值相对较低。那么,接下来港股是机会更大,还是风险更大呢?私募机构普遍认为港股的机会是大于风险的。
“港股目前的估值总体上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同时,港股受到外围市场资金流动影响也较大,波动性也更高一些。当前市场情况,对于立足于中长期的价值投资者而言是较好的投资机会;但对于资产管理者,短期流动性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需要防范的风险。从这个角度看,把握投资机会的同时也要把握投资节奏。”
“短期防范风险,中长期正在筑底。短期看国内方面,需要观察政策放松的效果;海外方面,除非中美贸易战和新兴市场风险得到缓解,否则仍应保持谨慎。但是,站着中长期角度,当前恒指估值水平仅11倍左右,部分行业和公司发展仍较为稳定,股息回报率也具有吸引力,是中长期资金介入的好时机。”
“由于港股机构资金比较多,一旦流动性紧张,港股阶段性下杀的幅度比A股更高。但是港股基本面在的话,修复也快。”
“港股市场处于估值底部区间,企业盈利增长韧性可期,近期政策偏暖,中长期来看仍将有一定上行空间。”
全球金融市场下跌会引发危机吗?
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的推进,美元指数继续走强,全球流动性持续回流美国,引发了大家关于触发全球危机的担忧。
历史上,每次强势美元周期通常会引发经济危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强美元周期引发了拉美金融危机;九十年代的强美元周期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对于当前第三轮强美元周期能否演化成全球危机,市场分歧较大。
有机构称,交叉资产波动性指标近期的变化,预示着一场危机的到来,波动性上升,而流动性萎缩,美股或遭遇崩盘的命运。与此同时,波动性开始上升,现金和商品等实物资产在该阶段中受益。
但是也有机构表示,当前的动荡演变成2008年那样危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实际上,2008年经济危机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危机,新兴市场在2008年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有很多新市场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吸取了教训,不过,的确是,这些年来,有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又忘掉了教训,比如阿根廷、土耳其,这些国家持续的经常账户的赤字和财政赤字,大量的美元的债务,以及目前比较高的通胀,这些都使得他们比较容易面临危机冲击。整个新兴市场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个别经济比较脆弱、基本面比较脆弱的经济体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