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片“假货”、“山寨”的质疑声中,拼多多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个财报——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负面新闻缠身的拼多多,近来被部分机构唱衰,然而预期的增速下降并没有出现,拼多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
拼多多三季度报表显示,总营业收入为33.7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97%;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内,拼多多GMV(期间成交总额)达3448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86%;月度活跃用户为2.317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6%。备受关注的月活跃用户数更是首次超过了京东。
有“五环外的土包子”、“低档货”等标签的拼多多很难让人喜欢,所以在其刚上市时,很多人对其并不看好。然而,就是这样的拼多多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的还相当不错,实在是一件让人错愕的事情,那么拼多多到底是如何成功开进“五环”的呢?
在广告宣传方面,相信没有一家能比得上拼多多。改编自《好想你》的广告主题歌《拼多多》,不管是高大上的写字楼里还是人潮涌动的大街小巷,随处能听到,而且只要听过一遍的人都会有“魔音绕耳”之感,每天哼个不停,洗脑功力非凡。
除了洗脑的广告歌,拼多多还是赞助狂魔,《极限挑战》、《非诚勿扰》、《我是大侦探》、《快乐大本营》、《奔跑吧》等等,几乎所有热门综艺里面都有它的影子。
拼多多最具广告效应的应该是社交营销,让用户成为自己的广告商,肆虐朋友圈,起到一个宣传的目的。刚过去的淘宝双十一PK规则也采用了类似的营销手段。
这些病毒式的营销方式,让拼多多的品牌认知被快速打开。
拼多多可以火起来还源于它“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成功。在几乎所有电商都不敢与阿里、京东正面冲突的时候,它绕过一二线城市的炮火,瞄准了三四五线城市的人群。在拼多多成功上市后,很多人说它的成功反映了我国消费降级。也许并不是消费降级了,而是在鼓吹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拼多多抓住了如今已经被淘宝、京东等成熟电商抛弃的低端市场。它只是让被大众忽视的几亿人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拼多多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帮扶。拼多多为偏远乡村的农产品创造出了一条直达消费者的销售渠道,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消化掉了大量当季农产品。河南中牟的大蒜,打包卖到了北京,价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
拼多多此次亮眼的财报与它最近几个月的“打假”也分不开关系。10月份主动关闭涉嫌违法违规店铺5000多家,下架商品超过480万件,前置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380万条。除了打假,还邀请品牌商家国美、纪梵希、阿玛尼、松下、长虹、美的、海尔、TCL、康佳等500多个知名品牌入驻。
这几套组合拳下来,拼多多的确已经站稳了脚跟,成功进入了“五环”,但是进入“其他环”的路还很长,让我们一起来看它是否还能创造下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