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乌两国局势再度紧张。11月25日,乌克兰海军的两艘舰艇和一艘拖船未征得俄罗斯方面的允许,欲强行通过俄、乌两国争议海峡,俄方派出武装力量拦截、冲撞、开火,最终乌克兰三艘船只被俄罗斯海军扣押,士兵被俘虏,有数人受伤。乌克兰随后宣布进入战争紧急状态,普金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这次冲突的事发地是刻赤海峡,是通向俄罗斯腹地和“后花园”的海上入口,是乌克兰东部地区通往黑海的大门,对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具有像“咽喉”一般重要的意义。
早前克里米亚地区通过公投,脱离了乌克兰的管辖,加入俄罗斯。俄罗斯随后驻军,并在狭窄的海峡处修筑了一座大桥,绕过乌克兰直接连通了克里米亚地区,并且桥梁只为船只通行留一个开口,使得刻赤海峡事实上早已被俄罗斯牢牢封锁起来,但是乌克兰不承认克里米亚的公投结果,始终认为该地区被俄罗斯“占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两个前苏联最强大的加盟共和国,站在了战争的十字路口?
乌克兰一直是欧亚大陆的火药桶,也是东西方两大阵营博弈的牺牲品
对于习惯了和平氛围的我们来说,出现“开火”这样的字眼往往意味着事态已经相当严重了,然而这次几艘小吨位炮艇和引发的冲突,比起2014年爆发、伤亡数万人的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旧经济体制被摧毁,新经济体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国内政治、经济受寡头控制,经济民生状况都不乐观,且存在民族矛盾,国防也无力自保;外部在政治、经济上受俄罗斯和欧盟的双向诱惑和制约;地理位置上,乌克兰处在俄罗斯与西方两大阵营抗衡的最前线。逐渐地,国内分化出两个派系,一方亲俄,一方亲西方,乌克兰国内从议会到民众各方都存有相当大的矛盾。
终于,2014年,在西方和俄罗斯两方面的煽动下,乌克兰国内爆发了激烈的对抗,随后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伤亡数万人。
一直以来,乌克兰政府把这场内战称为是“东部的反恐行动”,但无论其是否承认,这事实上就是最近发生在欧亚大陆上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北约希望在各方面遏制俄罗斯的发展,力图在东部地区瓦解俄罗斯的影响力,而乌克兰作为俄罗斯的欧洲大门,普金自然不会拱手相让。据相关媒体报道,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组建了特别“军事小组”活跃在乌克兰战场上,而在乌克兰东部,频频出现俄方武装力量和武器装备。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影子投射在乌克兰大地上,使整个国家沦为大国力量博弈的牺牲品。
对于局势往后的发展方向,小编认为乌克兰与俄罗斯未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较小,做出判断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事实上,乌克兰东部地区至今没有完成实质性停火。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就在11月25日,海上冲突发生当日,乌克兰政府军使用了包括从120mm到82mm的迫击炮、AGS自动榴弹发射机以及大小轻武器对顿涅茨克居民区进行了猛烈炮击。东部地区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将是未来两国矛盾发泄的窗口。
2. 乌克兰每况愈下,目前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下,进入了非洲国家的水平,可作战的人员、装备也大大减少,目前要做的,也是北约希望乌克兰做的,是在援助中恢复元气。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开始急剧下跌,俄罗斯经济面临严冬,变得更加虚弱,现在动手,像当年大举发兵收复车臣、格鲁吉亚地区那样,一举吞并乌克兰,显然不是合适的时机。
3. 北约,与俄罗斯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是是不划算的,最多只是对乌克兰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继续“代理人”战争。另外,惹恼俄罗斯,最终使其吞并乌克兰,也是欧盟和美国不愿看到的结局。
目前来看,俄乌冲突并没有对金融市场造成太大影响,黄金市场没有显示出明显异常。
然而,乌克兰大规模内战告停,亲西方总统上台,亲俄武装成立了半独立的卢甘斯克和顿涅斯克共和国, 乌克兰主权分崩离析,至少就领土、领海问题,乌克兰现政府不会善罢甘休,俄罗斯更不会坐观西方势力扩张到大门口。而北约,也会尽可能扩大其军事力量的影响范围,牵制俄罗斯的崛起。
我们必须警惕,乌克兰作为欧亚大陆的一个大型火药筒,不是不爆,时候未到。未来,作为金融市场的灰犀牛事件,定会引发强烈的震荡。
无论后续乌克兰局势走向如何,国家分裂,最受伤的是本国居民,基础设施被毁,经济发展停滞,处于夹缝之中,向东向西都看不到希望。
小编看了新闻,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海峡,大家共同利用,一个地球,大家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将是多么美好的状态!浅显的道理,可是放在现实中并不适用。人类有贪婪和凶狠的一面,世界上总有一些最坏的恶意在打着最坏的算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在和平中提升自己的实力,以备对抗那些最坏的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