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试行,微信、支付宝、区块链币傻傻分不清?!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0-10-29 阅读量:1103

最近数字货币的概念常常被人们提起,有许多的声音说到这是一轮新的风口,应该及时借“数字货币”的东风配置自己的资金,获得满意的收益。新概念总是层出不穷的,最近的数字货币,很多人为此还充满疑惑,这个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这是不是和微信支付宝一样的呢?那么这个新鲜事物怎么可能和老牌的支付工具微信、支付宝分庭抗礼呢?又或者说,数字货币和前几年热门的区块链比特币有什么关系?前几年各种山寨币火起来,之后快速割了一波韭菜,就消退了,数字货币会不会也如此呢?

 

本篇文章旨在解答这些困惑,并且探索如何利用好该投资机会。

 

数字货币和微信、支付宝竞争?

说到电子支付,大部分人一开始想到的会是支付宝和微信,毕竟这两个支付手段是大家现在接触到最多的东西了。之前也有出现网银的支付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会已从自己原来的习惯选择支付宝或者微信进行支付。那么,新出现的数字货币是不是也是统一种事物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微信、支付宝与数字货币的关系,相当于钱包和钱的关系。数字货币是支付工具,微信和支付宝是金融基础设施。从性质上来说,他们的关系更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一种竞争关系。

 

数字货币和纸币有什么关系呢?

数字货币的出现其实是大势所趋。随着便捷支付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实物货币的频率越来越少,不必说大金额的交易一定是通过转账实现,日常小的街头买菜的小推车上都会有收款二维码。相对于纸币的贮存流通成本,数字货币的成本更低,运用区块链技术也更加容易管理。从功能上来说,数字货币和纸币的并无二区别,曾经有传言说数字货币不能兑换外币,也不能购买黄金,这都是误解。数字货币与纸币等价,数字货币试人民银行发行的十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可以说,他们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区别,在功能上面,数字货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更多。比如说数字货币兑换是免费的,不像通过第三方支付提现需要支付手续费。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比特币等币是一个概念吗?

无论是否接触过区块链币,相信很多人都会听过比特币,包括很多山寨币的问题。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发展。对于区块链币的打击,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性质是去中心化的。日常我们接触的货币支付,形式更像是有中央银行作为记账员,我们取钱还是存钱还是交易,都需要经过该记账员记到一本总账上。而区块链技术打破了这种中心化的方式,更相当于有一本总账,人人都可以在上面进行记录,每一“枚”钱币都可以查询到经手过哪些人,现在这枚钱币属于谁。区块链货币有两个矛盾问题,第一是在于去中心化的性质导致了央行对金钱的管理,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以区块链币进行交易结算,威胁了经济的稳定性。第二个矛盾,以比特币来举例,它每秒只能运算七次,随着发展这显然是不够的,那么需要改进这个算法。而改进这个算法就会变成人的决策,到底要改进多少是个问题。如果需要人来进行维护的话,就与其人们所认可的去中心化所矛盾。现在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基本可以解决之前区块链币的矛盾点,同时又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部分。

 

数字货币带来的投资价值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数字货币的底层逻辑是非常坚固的。这将是未来一个发展的趋势,现在在试运行阶段,很多作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处在一个不断更新的状态。数字货币的投资价值,本质上是科技的投资价值。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方向:

①依赖一些特殊的物理载体,比如各种智能卡,现在大多含有NFC功能手机都能实现,作为“数字现金”的载体。这样就可以实现:DCEP用手机碰一碰双离线支付。

②纯软件环境下,“双花的风险”始终存在。所以这里最需要改进和一直持续更新的技术,就在于——“钱包”。

总的来说就是要重点关注“钱包”——数字货币安全和银行IT强化这俩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最简单的是可以投资一些科技行业板块的ETF,也就是看好这个板块的发展。或者选择科技板块主题的基金,例如富国互联科技、银河行业优选等等。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