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安倍率“史上最强”500人代表团抵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对华正式访问。
[日本首相的第十七次,安倍的二次]
这是自2011年12月野田佳彦正式访问中国后,时隔7年日本首相再度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46年以来,日本首相共16次访华,安倍此访,是第17次也是他本人在2006年10月正式访问中国后时隔12年后再次访华。
2006年,在安倍首次当选日本首相的一个月之后,即打破日本外交惯例首访中国,为此前因小泉纯一郎连续六年参拜靖国神社而降至冰点的两国关系“破冰”,此后他利用各种机会寻求与中国领导人短暂会面,试图拉回中日关系。出身极右翼政治家庭的安倍,颠覆了日本的很多传统,这是一般的日本保守派政治家做不到的,中日关系在他执政期间回暖。
然而此后,野田政权上台,鼓吹 “钓鱼岛国有化”的言论,使中日关系再度降至冰点。
2012年美国开始实施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再平衡战略”。这一年底,安倍再次当选首相,这一次,他不仅没有再次进行“破冰之旅”,而是处处和中国对着干,中美关系是安倍两度执政时期对华政策明显有异的关键变量,可以说,安倍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其左右逢源的“非典型日本右翼”特性显露无遗。
[安倍此访的时点]
此次安倍访华的大背景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40周年。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这四十多年,中日关系历经风雨、跌宕起伏,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首次访华,两国共同《中日联合声明》翻开了中日关系新篇章。1979年以后一直到2001年,中日高层维持着良好的互动交流,日本首相访华的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2001年后,小泉连续六年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降到冰点。2012年后,钓鱼岛问题使中日关系再度跌入冰层。但是过去7年,无论政治多么冷淡,经济的热度和民间的热度始终给中日关系留存了温度。安倍此访的时间,正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又一个关键节点。
在这个时点上还发生着一件大事:美国为了解决自身巨大的贸易赤字,公然在国际社会四处挑起争端。特朗普上台以来激进的做法确实震撼了国际社会,今年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国际社会再次见证了美国极端自私自利的一面。美国的矛头,不只是针对中国。早在2017年,美国就对日本钢铁实施了反倾销制裁;今年4月安倍访美前,特朗普指责日本在贸易问题上对美国“造成巨大伤害”;今年8月份特朗普又拿汽车关税威胁日本,强迫其打开农产品市场;今年9月份,特朗普甚至威胁说,如果达不成某些协议,日本是个“大问题”。安倍很清楚,美国在处理自身利益问题时,日本作为盟友一样也要遭殃。
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遭遇过美国贸易战的炮火,原因也是美国需要解决自己的贸易赤字。从1957年到1995年的各个行业战,到1985年后的汇率总决战和结构总决战,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中乱了阵脚,采用极端的货币政策没能解决问题,差点解决了自己。
[贸易战中的中美日]
美国:大搞贸易战
此次贸易战被挑起的直接导火索是贸易往来中,美国出现较大额度的贸易逆差。
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3752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46.3%。因此,美国明确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美对华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
单从经济角度分析,美国此次贸易加税,最直接的目的是扭转逆差,根本目的是为国内的经济来服务的,美国希望通过加税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进而促进国内就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巩固美国现有的经济地位
中国:出口增长未受影响,继续推进国际贸易
财政部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简化税制、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对部分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将相纸胶卷、塑料制品、竹地板、草藤编织品、钢化安全玻璃、灯具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将润滑剂、航空器用轮胎、碳纤维、部分金属制品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将部分农产品、砖、瓦、玻璃纤维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0%。
日本:积极寻求多边贸易格局
一方面,今年7月,日本和欧盟签署全球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与保护主义的蔓延和国际政治的“日益黑暗”做抗争。
一方面,就是此行安倍寻求与中国进行的经济合作:截至今天中午,日本银行业与中投建立基金,筹建规模料1000亿-2000亿日元;富士胶片和海正药业就在中国研发流感药物签署谅解备忘录。千代田化工建设与中国寰球签署谅解备忘录,涉及石油和化工等领域。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在日本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授权中国银行东京分行担任日本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日本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将有利于中日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维护两国金融稳定,支持双边经济和金融活动发展。协议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中美日三国现状]
美国:
美股高位大震,标普500指数连跌六天,创造了近两年来连续下跌天数最长的纪录。
美联储持续加息,债券收益率破三,美债息差倒挂,引发风险资产抛售,融资成本升高,经济增长面临压力。美联储上月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美国经济增速预计将从今年的3.1%逐步回落至2019年的2.5%和2020年的2%。
总结:经济连续数年增长,贸易保护主义当道,失业率持续下降,通胀预期上升,美联储加息,债务水平高企,预计经济见顶。
中国:
虽然第三季度GDP增速回落至6.5%,但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经济增速依然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这说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3%左右的调控目标之内。
货物进出口总额222839亿元,同比增长9.9%,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平稳。
民间投资301664亿元,同比增长8.7%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81元,同比名义增长8.5%,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加快0.4个百分点。
总结: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制造业显示强大韧性,出口增长未受影响,外汇供求基本平衡。
日本:
二季度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增长仍有较为稳固的基础,经济表现好于预期,消费大幅反弹是重要推动力。日本央行9月利率决议显示,日本央行保持短期利率在负0.1%不变,对经济温和扩张的总体看法不变。
日本房价出现了90年代泡沫破灭以来的首次上涨。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年度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7月,日本全国平均土地价格上涨0.1%。
日本名义GDP增长将进一步加速。从过去几年情况来看,日本经济通缩已经结束。
量化宽松所带来的债务问题,使日本长期发展的空间受到压缩,日本债务占GDP的比例已达到了240%。目前来看,日本缩减债务的前景仍然不明朗。
需要警惕的是,一旦经济稳定,安倍就能推动更大的政治目标,不排除修改和平宪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