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6日,据悉有多家基金公司收到监管窗口指导,“固收+”新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将被进一步规范。有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目前在申报“固收+”新产品时,权益投资比例须在10%至30%之间;同时,在老产品宣传时,对于基金合同定义的投资组合中权益资产占比上限超过30%的产品,不能在宣传时将其称作“固收+”基金,也不能按照“固收+”基金的特征对其进行推广。大热之后,2万亿规模的基金为何被重新定义?
自2019年以来,“固收+”基金持续火爆。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固收+”基金的合计规模近2.5万亿元,统计范围包括混合型一级债、混合型二级债、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债基金。而在2019年底,这一数字还不足万亿。
“固收+”基金持续火爆,很大程度上源于投资者的稳健理财需求。“固收+”产品一直被宣传为银行理财的替代品,因此投资者很容易默许该产品的风险程度与银行理财产品类似。而且,该产品名称中自带“固收”的天然属性,也会使得投资者对此有所误解。另外,印象中,“固收+”中对“+”部分的介绍最大不超过20%。综合以上因素使得投资者对“固收+”基金的喜好程度不减。然而,监管并未对“固收+”有过明确的规定。因此,存在许多公募基金以“固收+为宣传点大肆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实则风险程度远超我们理解中的“固收+”情况发生。这也是今年许多“固收+”产品遭遇将近-30%回撤的原因。
据统计,截至8月16日,全市场“固收+”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最大回撤为5.32%,其中有224只产品最大回撤超10%,个别产品最大回撤超30%,年内最大回撤达到了32.52%。
我们也整理了规模超100亿的“固收+”基金的股/债占比情况,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规模超100亿的“固收+”基金中,大多数产品权益类规模处于20%以内,但也有3只产品权益类占比超过20%,有一只达到36.8%。
图1 规模超100亿的“固收+”基金股/债比例
进一步地,我们将权益类占比为0%的东兴兴利A(左图)与权益类占比为36.8%的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A(右图)的收益曲线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A的曲线波动情况明显超过东兴兴利A。需要注意的是,两只产品的成立时间具有明显差异。
图2 东兴兴利A和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A成立以来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展恒基金网
截至时间:2022/8/17
近期,随着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收到“固收+”基金窗口指导,监管对固收+类产品的规范也正式启动。指导要求,“固收+”新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要在10%-30%之间,超过30%则不能在宣传上称其为“固收+”,老“固收+”产品也适用这个规则。北京一些基金公司反映暂未有相关通知,但也注意到了“固收+”基金的调整动态。
相信监管此次对“固收+”基金进一步规范后,“固收+”基金的表现将更符合这类产品的稳健性,也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识别此类产品的风险特征,从而更好地投资。
据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在房住不炒、资管新规等大背景下,投资者布局“固收+”类产品的需求仍非常旺盛,只要扎扎实实做好业绩,未来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