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不少明星基金经理都在“减负”,知名基金经理谢治宇、王崇、张萍、赵强等管理的产品,在开年后纷纷公告增聘基金经理。为规模较大的基金增聘基金经理,可以减轻现有基金经理压力。
进入2月份后,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又在以一种“瘦身”的形式“减负”,卸任自己旗下的部分基金,交由其他基金经理管理。
基金经理冯明远在2月3日卸任信澳先进智造,交由上任时间不久的基金经理齐兴方单独管理。而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冯明远还卸任了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在卸任上述两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后,冯明远目前管理的产品还有7只,管理总规模为256.68亿元。
图:信澳先进智造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节选
图表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iFinD
基金经理曲扬同样在2月3日宣布卸任前海开源医疗健康,曲扬是前海开源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副总经理,曾被市场称为“前海开源流量担当、全能选手”等。在卸任这只基金后,曲扬目前管理的产品共有8只,管理总规模为261.62亿元。
此外,鹏华基金在2月4日发布公告称,鹏华基金副总裁、权益投资二部总经理王宗合同时卸任鹏华成长价值、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的基金经理,两只产品分别由此前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梁超、基金经理王璐进行单独管理。在卸任这两只基金后,王宗合目前管理的产品还有8只,管理总规模为183.27亿元。
上述几位基金经理有较为相似的特征,作为各家基金公司的“流量担当”,一人同时管理多只产品,甚至出现“一拖十”的现象,这类现象在不少基金公司均出现,如银华基金李晓星目前在管产品数量达到10只。
表:基金经理李晓星在管产品
图表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iFinD
银华基金李晓星目前管理的10只产品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在2022年业绩普遍表现较差,2022年度跌幅多数超过20%,银华中小盘混合和银华丰享一年持有期混合跌幅更是超过25%。管理过多的基金,导致了基金经理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细化管理,基金业绩整体表现较差。
“一拖多”现象对指数或固收类产品业绩或许影响不大,因为这些产品的背后都有相应系统支持,只需根据相应的申购、赎回金额调整持仓情况便可;但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影响需要关注,虽然不一定会对基金收益造成较大影响,但当基金产品投资范围比较宽泛,投资类型多样时,可能对投资业绩影响较大。
给明星基金经理“减减负、瘦瘦身”,或许可以更好地管理基金,提升公司发展,提升基民的持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