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环比上月提升幅度较大,创近年来最高水平,13个分项指数同上月相比均有所上升,升幅在0.2-6.9个百分点之间。其中制造业PMI指数相较1月提升了2.5%,而且无论是新订单PMI、生产PMI和采购PMI指数分项环比全面上行并基本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均超过了市场预期。标志着制造业总需求开始回升,产需两端承压已明显改善。
图一 2023年2月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指数
数据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时间:截至2023年3月初
而非制造PMI指数中,服务业修复明显,建筑业持续高景气。服务业、建筑业PMI分别上行1.6%、3.8%至55.6%和60.2%,继续保持扩张区间并大幅超过往年同期均值。
PMI指数超预期回升,预示着经济修复预期也在的加快,叠加最近无论是数字经济、中药、人工智能能细分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受此消息,昨天A股、港股以及美股中概股指数大涨,人民币汇率也大涨,盘中一度大涨900点。
目前疫情优化下政策和情绪的双重修复已经有明显体现,而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业继续回暖保持高景气度,我国经济仍然有继续回升的推动力。人民币汇率的提高以及北向资金的持续买入,是否后续还会有增量资金进场,推动A股市场出现第二轮反弹呢?
首先,进一步的预期复苏仍旧需要观望,也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指标支撑。尽管PMI指数近两个月有所好转,但市场结构性的行情和板块轮动仍然是依靠政策出炉推进的。而且,正值重要两会窗口期,炒作热点和题材终将转向商业化落地或者基本面。因此,我们认为经济有向好趋势,短期和中期仍然具有向上趋势不变,但下个月就到了一季度披露区间,需要留意业绩是否符合预期。指数中枢修复的情况下,市场继续下探的概率不大,但是在观望和等待的阶段,可以尝试配置一些行业和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结构性行情下,基金配置布局主线方向,有望控制风险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阿尔法收益,我们结合政策面和市场研判,认为当前三条投资主线具有结构性机会:首先是是复苏主线,去年四季度国家层面反复提及“扩大内需”,因此扩内需是2023年经济发力重点,内需则包括投资和消费,消费的促进以及地产平稳对做好经济飞跃起到“垫脚石”的作用;第二是高景气成长方向,当前站在风口,很多行业具备较高的性价比,比如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方向。最后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科技领域,逻辑上受益于“国家安全”指导重心和国产替代的大逻辑,上下游包括,半导体、软件信创和大数据等细分领域,可能是贯穿全年的市场主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