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跳水,跌超200点,跌破6.96关口,刷新近两年新低至6.9653。今日,人民币兑美元短暂回升后,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举跌破6.96元,离岸人民币跌破6.97元,双双继续刷新今年二季度以来调整低位,为2017年1月以来首次,继续逼近2014-2016年那一轮贬值的低点6.9880。
从今日走势可以看出,人民币极有可能进入新的交易区间,向7关口靠拢的可能性上升,不过仍需综合国际货币走势和市场整体反应。近期欧系货币频频受压,加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避险需求亦可能间接压低人民币。人民币若维持低波动率,贬值风险很可能持续累积,而这些风险迟早会爆发出来,需要引发关注。
人民币持续贬值对老百姓影响几何?
首先,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刺激出口;其次,人民币贬值,会造成进口物价上涨,出国成本增加。
显然,人民币对外贬值后,也就意味着一单位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此时外国人进口中国的商品就更便宜了,同样数额的外国货币,可以进口中国更多的产品。所以,在人民币贬值之后,即使外国进口商的进口额度没有增加,中国出口商也能出口更多的商品。而且由于中国的商品更便宜,还能刺激外国进口商增加进口额度。
同样的道理,因为人民币对外贬值后,想要购买同样的外国商品,就得花更多的人民币,这就会令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从而导致进口商品的物价上涨。这点在今年的人民币贬值中就有所体现,其中能让大家感同身受的就有油价上涨。虽然今年国内油价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国际油价上涨所致,但让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国内油价明显要比国际油价上涨速度更快、幅度更大。而这其中,就离不开人民币贬值的因素,因为我国的石油有三分之二都是来自进口,人民币贬值必然会大幅增加石油进口成本,从而导致国内油价上涨快于国际油价。
此外,由于人民币贬值,单位数额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国货币更少,这就会使得出国旅游、投资、求学等成本增加。例如,在美国,今年4月初10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的商品现在已经需要差不多1200元人民币了。听到这里,想出国游和代购的老铁们是不是已经心拔凉了一半。
为何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频频下挫?
伴随着美元走强,非美货币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普遍走弱,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动与货币币值的波动之间呈现出一定的负反馈迹象,而人民币汇率走势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美元走强;二是避险情绪的蔓延;三是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
当前,美国经济在主要经济体中可谓一枝独秀,市场对美联储稳步加息的预期仍然较高,这不断给予美元指数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避险情绪蔓延,美元的“避风港”作用受到重视,欧元受累于意大利与欧盟在预算草案上的分歧而持续走弱,而欧元是美元指数的权重货币。另外,从基本面和政策面来看,中美经济增长的差异暂时缩小,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中美利差不断收窄,构成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周期性背景。而外汇市场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波动,市场预期变化可能加重汇率单边走势,加大汇率超调风险。
未来人民币汇率是否还会大幅贬值?
尽管人民币汇率今年二季度以来不断下行,但事实上,人民币均衡汇率总体上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不应过分看重某个数字对汇率走势的约束。同时,也应看到,在主要新兴市场货币中,人民币对美元走势仍算得上相对平稳,特别是10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走势呈现缓中趋稳的特征,逆周期调节已见到一定效果。目前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不大,也显示市场情绪相对稳定,投机性做空力量受到遏制。伴随着逆周期调节加大力度,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的风险依然可控。
另外,我国多次重申不搞竞争性贬值,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同时,未来我国仍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