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推出“科创板”?一切都只是开始。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18-11-15 阅读量:1700 市场化 科创板 中弘股份

昨天,小编用一篇文章对近期监管层密集出台的多项热点政策做了一些简单的阐述。今天顺着昨天的话题,给大家理一理先后出台看似各不相干政策的内在逻辑。(见:政策频出,解析监管层“鼓励回购、设立科创板、中弘退市”的“爱恨纠缠”》)。

先把中心思想拿出来,即各项政策的核心原则——在金融去杠杆的大前提下,给予企业更多活性(尤其是中小企业),减少行政监管过度干预,将资本市场还给“市场”。

2018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持续大幅下挫。究其原因,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环境较为严峻、金融监管去杠杆等一系列大的经济金融环境密切相关。但同时,过去一段时期资本市场定位模糊,行政监管过度干预市场,规则变化过于频繁,也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中国A股市场形成了一种投资者一边依赖监管层一边责怪监管层的矛盾。市场一旦过度下跌就希望也预料到国家队一定会出手,本来自愿卖卖、盈亏自负的市场却成了国家理所应当“让我只盈不亏”的非理性心理。但市场毕竟是市场,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平衡。近年来监管层自己也看到过度干预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情况可能急转直下,造成更大的踩踏效应。而这时候无数的投资者又开始埋怨监管层的过度干预对市场造成的干扰。

最终就形成了,“下跌-等干预(救市)-干预(救市)无效-怨干预”的恶性循环。

      减少行政干预,重在完善基础制度

市场终究要还给“市场”,但A股毕竟还是一个新兴市场,在制度、投资者素质和投资者教育方面仍不够成熟,凡事难以一蹴而就,市场制度和监管方式的改革更要循序渐进。所以还给“市场”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必要的行政干预更有助于拨乱反正、消除不理性,使资本市场更健康更稳定地运行。

因此,近期政府也明确表态,以后的工作重心放在基础制度的完善和进一步深化改革上,减少对市场交易的不必要行政干预,稳定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这点从近期监管层救市的思路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家资金通过ETF入市来减少对权重和单一指数的影响;鼓励回购,以企业自救和企业互救的方式激发更多市场的救市力量。

      注册制是方向,退市制度是前提

在三大任务中,去杠杆是重中之重。以前是,相信未来一段时间也是。

尽管最近去杠杆的力度有所松缓,但我国目前企业和政府的债务隐患还是客观存在的,容易造成不可控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去杠杆的道路不论多艰难,应该还是会坚持走下去的。

而去杠杆顺利完成的关键是要增加企业资本市场化补充的机制。而就目前的中国股市而言,要成为补充资本金的主要手段还远远不够。就近十年来看,美国企业融资70%来自股权融资、30%是债权融资,而我们正好倒过来。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发展健全的资本市场,不仅是A股,还包括场外、场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我国股市之所以闻“注册制”色变,究其原因是30年来还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垃圾股退市机制。所以不解决退市制度,注册制也很难顺利实施。

另外,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会更加盛行,投资者会更倾向于“业绩为王”的选股思路。而中弘股份的快速退市,就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这可能意味着A股的退市现象将日趋市场化和常态化。

退市制度到位,注册制才能顺理成章出台。

经过长期考验,指标不达标的垃圾股退出市场,然后优秀的新企业不断上市,这些新企业有的哪怕现在还没盈利,但它往往具有良好的前景。股市通过这样的结构调整,优胜劣汰,资本市场才能更加有效,更有助于价值投资,也将看到更多的概念炒作公司估值向下回归。从而形成有上有下、有进有出、有呼有吸的股市健康发展的生命之基。这时,国民经济的最有效的利润都集中在上市的企业中,股市才能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这就是科创板设立以及开始试点注册制的重大意义!

科创板设立和注册制的逐步推出将有可能真正让资本市场的资金被引导进入中国实体经济市场。只有实体经济有了明确的资本上市与退出机制,才能更好地驱动资本市场向实体经济倾斜,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所以,不论是退市的新速度还是科创板的设立,都是在完善退市制度和推进注册制路上的新征程,同时也体现了监管层在为了推进资本市场市场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高屋建瓴和决心。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