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私募圈流传着这么一句说法:2017的行情是怎么造神的,2018的行情就怎么诛神。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私募行业的标杆——百亿私募,在这次资本的寒冬中也经历了巨大的考验,遭遇了大洗牌。截至2018年底,百亿级私募证券管理人共有27家。与2017年底相比,朱雀投资、从容投资、三度星河、和聚投资、耀之资产和新价值投资6家私募“退出”百亿私募俱乐部;成阳投资、明达投资和明毅博厚投资3家成为新晋百亿私募。
2018年底百亿私募管理人名单
百亿私募的大洗牌不止出现在2018年。2014年百亿私募仅7家,包括景林资产、重阳投资、乐瑞资产、青骓投资、朱雀投资、混沌投资、泽熙投资。随着2015年的一波牛市,到2015年底百亿私募扩大到了22家;2017年底百亿私募达到了顶峰30家;2018年的震荡市使得百亿私募减少到了27家。对比2015年底和2018年底的数据,仅仅三年时间就有15家百亿私募从榜单上消失,也有20家成为新晋百亿私募。三年来坚守在百亿私募榜单的仅有7家,包括景林资产、重阳投资、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乐瑞资产、千合资本、佑瑞持投资。
百亿私募出现如此大面积的洗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方面,是业绩没有经受住时间考验,在规模扩张到百亿以后业绩出现大幅回撤,导致投资者大量赎回。业绩出现大幅回撤的原因之一是市场风格的突变,例如2017年A股的“一九”分化行情,百亿量化对冲私募的业绩出现大幅回撤;原因之二是投资策略失效,不再适合现在的市场,例如擅长炒作壳股、投资定增的私募,这两年都表现不佳。
另一方面,是公司的管理问题。在私募公司管理规模扩大时,扩充投研人员是关键。如果投研人员无法与管理规模匹配,例如投研人员没有及时跟上或者出现核心投研人员流失,就会出现投研断层的窘境。另外,若百亿私募的风控体系和止损机制不是很完善,在市场风格变化时,不能及时地控制回撤,也会导致投资者大量赎回。
管理规模超过百亿是私募公司的一个目标,有人能够到达百亿后能够保持,也有人触及到这个点后又跌落。在牛市中造就神话不难,难的是如何在黑暗中继续坚守,通过扎实的耕耘,创造出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