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私募公司发布的一则本不起眼的公告,却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和关注,只因这则公告的主角正是“鼎鼎大名”的私募大佬——崔军。上海宝银创赢投资公司发布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法人代表崔军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全国通缉,让投资界一片哗然。一时间,各大平台都是关于宝银大股东与二股东的宫斗狗血剧情,崔军的传奇轶事也再度被起底。
崔军是草根出身,当时在城管大队坐班的他拿着200元工资进入股市,三天赚了4个月工资800块。之后,开始学习炒股,天赋异禀的他几年股票账户就积累了100万;还获得了1998年全国博经闻荐股比赛冠军、2001年万联杯实盘股票比赛冠军;2006年买入的云南铜业,江西铜业,驰宏锌锗等股票,涨幅达到10倍-25倍,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007年,崔军成立第一家宝银系投资公司——上海宝银投资咨询公司,担任董事长。开门第一炮,他看准了封闭式基金银丰。银丰是封闭式基金,合同中约定,基金成立一年后,如果持有人大会通过,并且相关部门同意,可以提前封转开。崔军看到其中的套利空间,短期内大量买进,积极推动“基金银丰”封转开,最终银丰净值大幅抬高、一年分红4次、崔军获利200%。
崔军还创造了私募基金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第一案。2008年上半年,崔军大笔买入赛马实业,在拥有足够话语权后,要求进入赛马实业董事会,并提出高分红方案、扩建生产线、组建投资部且由自己执掌5000万进行证券投资等四项要求。这是赤裸裸的“逼宫”行为,崔军之前,从没有一家私募敢于染指上市公司。
其实,崔军最闻名的是他与“物美系”对新华百货持续多年的股权争夺战。2015年2月,宝银系开始入股新华百货,两个月后完成首次举牌,成为新华百货第二大股东。此后宝银系多次增持,与物美控股争夺对新华百货的控股权。除了股权拉锯争夺,宝银系曾多次要求改选新华百货董事会,但都没有成功。直到去年9月,大股东物美控股的“顶格”要约收购落地,最终这场股权争夺大戏以物美系的胜利而落幕。
对比崔军的炒股手法,不难发现有一个套路。那就是选取一家流通盘不大、股权较为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不高的上市公司,先在二级市场上低价购买这家公司股票,然后站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上,通过公开的方式对这家公司提出一些发展建议,进而逼宫大股东。这往往能吸引中小投资者关注,股价被拉升。风波过后,崔军则开始减持套现,获利了结。
崔军的炒股套路方法成就了他,也把他推向了毁灭的深渊。崔军此次被立案侦查,是因为挪用投资者的9000万资金用于举牌新华百货。或许,这正验证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