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江湖的双面镜:公募私募超额收益的博弈密码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5-03-21 阅读量:1000 公募指增 私募指增 超额收益

当市场还在为公募与私募的规模之争津津乐道时,一组穿越牛熊的数据正悄然改写游戏规则:2022-2025 年,私募量化指增产品在扣除 20% 业绩报酬后,超额收益仍全面碾压公募。这究竟是昙花一现的偶然,还是机制差异的必然?


一.数据背后的残酷真相

2025 年 2 月,私募管理规模突破 19.93 万亿元,较 2024 年末激增 18%。但真正让市场颤抖的,是其超额收益的 “碾压式” 表现:

全样本数据对比私募量化超额收益优势尽显。未扣除业绩报酬时,2022-2025 年私募各宽基指增策略超额全面领先。

image.png

私募指增超额按 20% 扣除业绩报酬后,私募超额优势依旧显著,差距仍清晰可见。整体而言,私募量化在各年份、各宽基指数增强策略中,即便经过业绩报酬 “压缩”,仍保持超额优势,远超公募量化表现。

image.png

分组验证在超额收益较高的区间,私募凭借策略灵活性、团队竞争力等优势,超额表现显著优于公募;但在超额收益较低的区间,私募优势不再,甚至反被公募超越。这一现象揭示了私募行业 “二八分化” 的残酷现实——头部机构用前沿策略收割市场,尾部产品却可能因策略失效沦为 “韭菜收割机”,这种头部与尾部机构的悬殊差异,直接加剧了投资者筛选优质私募的难度。

image.png

image.png

私募的 “马太效应” 加剧:2025 年 Wind 数据显示,管理规模前 10% 的私募贡献了全行业 65% 的超额收益,而尾部 20% 的产品平均超额为负;


公募的 “普惠性” 正在被稀释:公募量化基金因严格的合规框架和流动性要求,在投资范围、杠杆使用等方面受到多重限制。这些规则虽保障了产品稳定性,但也限制了策略灵活性。这种 “戴着镣铐跳舞” 的模式,本质是普惠金融属性与绝对收益追求的天然矛盾。其次,管理费旱涝保收的机制下,也会导致超额收益缩水。


二.私募的 “超额密钥” 与公募的 “破局之道”


私募的超额优势,本质是机制、人才与策略的三重胜利:


利益绑定:20% 的业绩报酬让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共担风险,某头部私募负责人直言:“不拼命做出超额,我们自己也拿不到钱。” 这种强激励机制下,私募团队往往投入数倍于公募的资源进行策略研发;

人才虹吸:华尔街量化团队、顶级高校 AI 实验室的 “跨界打劫”,让私募策略迭代速度比公募快 3-5 倍;

船小好调头:单产品规模控制在 50 亿以内,避免因资金容量过大稀释收益。对比之下,某公募量化基金规模突破 200 亿后,超额收益从年化 8% 骤降至 3.5%。

而公募的 “护城河” 同样不可小觑:

普惠基因:10 元起投的门槛与严格的信息披露,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分享量化红利。2025 年基民调研显示,62% 的散户首选公募量化基金作为入门配置;

稳定性壁垒:部分成立超 10 年的量化基金穿越牛熊周期,最大回撤控制在公募体系内更显稳健;

监管优势:每日净值披露与持仓透明度,让 “黑箱操作” 无处遁形。2024 年某私募因策略不透明被监管处罚的案例,反衬出公募体系的规范性价值。


三.投资者的 “终极选择题”

 站在 2025 年的十字路口,投资者的选择已不再是简单的 “非此即彼”。 随着 AI 大模型的深度渗透,量化策略迭代速度加快 3 倍以上,私募与公募在量化领域各擅胜场:前者凭借机制灵活性与策略创新性,持续收割超额收益;后者依托普惠基因与风控体系,守护稳健回报底线,投资者需构建 适配的动态组合,重点考量策略容量与超额稳定性,而非单纯依赖产品类型标签。


策略容量匹配度:私募需关注管理规模与策略容量比;公募需考察产品规模与基准指数流动性的适配性,避免 “大船难调头” 的情况。


超额收益稳定性:查看近 3 年超额收益标准差;关注最大连续回撤月份数,避免 “过山车式” 收益。


团队与机制:私募重点考察核心成员背景及激励机制;公募需评估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及投研团队稳定性。


策略透明度:私募应提供因子模型说明;公募需披露持仓集中度、行业偏离度等关键指标。

公募与私募的 “超额之战”,本质是金融市场效率与公平的永恒博弈。私募的 “利刃” 需要投资者具备火眼金睛,公募的 “稳定器” 则守护着普惠金融的底线。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真正的王者不是某类产品,而是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创造价值的投资逻辑。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唯有将技术创新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笑到最后。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可能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这些风险可能影响基金的收益水平甚至本金安全,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并评估风险。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展恒基金认为可靠的公开可获得资料,但对这些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展恒基金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展恒基金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否则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本报告内容及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疏忽、误解或其他不确定之处,展恒基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定增启动前是否存在投资机会?

下一篇:无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