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管理人的创始人或核心投研人员,是一家私募的灵魂。他们的投资理念、研究方法和过往的投资经历,将直接决定他们所管理的私募产品的业绩,而他们的职业操守、性格特征乃至气质与产品业绩的稳定性和公司的长期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与私募大佬们面谈,在交谈中了解他们投资与为人的方方面面,是FOF投资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我们在尽调过程中与许多私募大佬接触,他们在不同的投资领域中奋斗拼搏,所管理的产品业绩非常出色,但投资风格迥异,性格特征也反差巨大。今天想谈一谈对三位不同类型私募大佬的性格印象,以飨读者。
崔总是一家管理30亿规模资产的新兴股票私募创始人,投身私募之前在保险的资管公司管理投资。虽然有过百亿资金的管理经历,但他谦逊随和,在交流过程中一直细致而耐心的讲解自己的每一个投资逻辑和案例,虽不能说他已经具备大师的风骨,但却透着一股儒雅的风范。他的平和带着睿智,带给人一种放心和踏实的感觉。
梁总管理着5亿的宏观对冲产品,凭借在大类资产的优异配置笑傲18年的熊市。梁总在商品期货市场中搏杀十余年时间,获得了巨大成功,之后转型股票和商品相结合的对冲策略。他向我们介绍自己在期市中浴血而成的经验教训,既让人体会到一种豪情,也似乎能让人品尝到一丝行走江湖的沧桑。梁总交谈中略带豪放,但却无处不透着行事的谨慎。因为期货市场危机四伏,没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很难全身而退,因而即使转战股市,他仍然坚持与价值投资为伍,与安全投资为伍。
在量化策略中呼风唤雨的吕总与上述两位截然不同,他以电脑代码为武器,利用程序模型与其他大佬们的投资招式斗智斗勇,并成功突围,管理近30亿规模的资产。我们无法理解吕总的模型精妙,更惊讶于他的腼腆。一个成功的量化专家,在面对我们时似乎不知该说什么,表现得有些害羞,甚至有一丝慌乱。我们只能感叹,理工天才这类鱼儿只属于数据的海洋。但他一句诚恳的直白——“时间应该花在为投资者做好业绩上”,最终会让你觉得把产品交给他管理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投资私募就是投资管理人,这是弘酬秉持的基本理念。通过日记月累的现场尽调和核心人物访谈,我们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通过对私募大佬们的面面观,我们才能为我们的投资者选择到最靠谱的私募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