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整个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极具颠覆性的一年。就在这一年,《资管新规》中“打破产品刚兑”的革命性条款使得中国金融市场日趋成熟的同时,也拉开了资本市场违约的大幕。
其中,以债券和信托等金融产品首当其冲。纵观整个2018年,在去杠杆、严监管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三重叠加之下,企业的资产周转压力逐步增大。在这个背景下,信托产品违约数量和金额均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到了2019年,情况不仅没有好转,更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中国信托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就今年一季度公开的信托违约项目就达到1008个,涉及金额更是达到2800多亿,其中集合类信托超过1700亿。
可以负责任的说,过去“闭着眼睛”买信托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中江信托70多亿的信托违约,到被世界五百强-雪松国际收购更名雪松国际;从安信信托百亿信托逾期,曾经的信托业“黑马”走下神坛;再到南京建工集团违约牵涉到的十多家信托近百亿资金。此类一个个的信托违约项目让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类似的情况同样在债券身上发生,2018年债券违约现象集中爆发,尤其下半年尤为严重,2018年全年共发生债券违约1014亿元,下半年违约817亿元,占全年违约总规模的比重达到81%。尽管今年以来从环比情况和新增违约情况看,债券违约形势有所缓解,但年上半年违约债券规模仍达到442亿元。而就在7月29日,16海航02债券发生违约,未能兑付相应的本息。该支债券为发行规模15亿元的私募债,在违约前半年按期兑付了利息,且评级机构还给了AAA级的债券评级。
而相比信托,P2P由于其较低的创建和投资门槛,在前几年忽然“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却好景不长。同样是2018年,P2P行业集中的出现暴雷现象,使行业景气度大幅跌落。截止2018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021家,相比2017年底减少了1219家。
曾经这些备受追捧的固收类金融产品,在时代的车轮下注定要接受轮番“洗礼”,而受伤最深的怕就是这些曾经固收类产品的虔诚信徒了。
事实上,资管新规以后,之前以非标、股权、债券为主的核心资产必然向净值型的产品转变。这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意味着投资理财将会更专业、更复杂、更难理解,因而也萌生了投资者未来对投资个性化与资产配置多元化的更多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FOF产品逐渐被国内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所认可、甚至追捧。事实上,FOF产品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大产品分支,因为FOF通过多个低相关的投资策略进行配置,平滑了各类资产的周期性风险,无惧单一市场暴跌,整体风险较低,定位相对稳健。简单的说,FOF的本质其实就是基于各类证券基金,提供的一种资产综合配置方案,真正让投资者享受一站式的多元化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