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基金建仓谨慎 重点布局三大主线】面对一季度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环境,多数次新基金选择了较为“中庸”的建仓策略,也有部分次新基金略显激进,将仓位迅猛提升至90%以上的高位。与此同时,个别次新基金始终坚守“低仓位”。从次新基金建仓路径来看,受益于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基建行业,如水泥、工程机械股受到青睐;估值合理、业绩增长确定的消费品,如白酒和医药,低估值的银行和地产,亦成为主要标的。
【港元逾四年来首触强方“红线”】财联社4月23日讯,据中证报,4月21日,港元在当日香港交易时段触发联系汇率机制下1美元兑7.75港元的“强方兑换保证”,这是2015年10月后,强方兑换保证首次被触发。随后香港金管局在市场进行了买入美元、沽出港元的干预措施。近期港元汇率持续保持强势,究其原因,除了美联储“大放水”导致港美利差扩大之外,也不排除部分国际资金希望“借道”香港市场购入内地资产的可能。
【低油价冲击产业链 “三桶油”打响降本增效战】当前,石油产业链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油价暴跌,对上游行业特别是勘探开发、油田服务行业冲击较大,而下游的炼化企业则将受益成本下降盈利提升。记者了解到,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三桶油”)已迅速行动起来,打响降本增效战。
【新技术基础设施产业潜力大 资本市场鼎力支持发展】目前新技术基础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还处于前期投入阶段,未来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领域具有重要推动,鼓励PE、VC资金进入,在体量迅速扩大和创新中投资机会随之出现。头部企业将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尤其是AI、新零售、医疗等受资本关注较高的重点领域。在一些细分领域出现技术创新型赛道,尤其是在消费互联网和高端制造方面形成因专业性门槛和壁垒的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57只双增长股有“钱景” 扎堆医药科技等行业】截至4月22日,有95家公司实现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双增长。其中,有57家公司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正值,占比为六成。从行业来看,上述57家公司,主要扎堆在医药生物、电子、化工、农林牧渔和计算机等五行业,分别为14家、8家、6家、4家和3家。由此计算,以科技为主导的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共有11家公司。可见,医药和科技不但是成长白马股的集中地,更是有“钱”景公司聚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