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中的具体防控措施包括: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等。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在持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这意味着国内防疫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放松。
在优化背景下,近期市场也给出了相当积极的反馈。本周一上证指数放量大涨1.76%,冲上3200点,恒生指数更是在连续两周反弹超10%的基础上再度大涨4.5%。前期压制市场情绪的“疫情”这一负面因素,似乎终于要告一段落了,“疫后复苏”开始成为市场重要主线之一。那么,“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进行布局?
海外市场在防疫放松后,表现如何?
参考海外其他经济体,东北证券在复盘与中国大陆更相似的中国台湾、日本、泰国、越南等地区防疫放松后的市场表现后发现,防疫放松后市场短期承压,放松初期医药>制造业>消费,冲击后出行消费弹性或较高。
在市场趋势上,各地区防疫明显放松后,病例数短期激增使市场趋势整体承压,如日本、中国台湾在防疫放松后2个月内宽基指数下跌8%-10%左右。但在第一次冲击后,市场对病例数变化的反应已较为钝化,如在2022年7月日本的病例上行、2022年6月中国台湾的病例下行背景中,市场趋势并未对应转弱或转好。
横向对比来看,除疫情外其他因素对市场趋势同样存在较大影响,如美联储加息、高通胀冲击、俄乌冲突等明显影响了全球市场的波动节奏,虽然各地区疫情的放开节奏有别,但市场整体震荡的节奏基本一致。
在行业表现上,首先,消费、出行相关行业在放松初期受冲击较明显,必需消费表现相对更强,冲击过后出行消费弹性较高;其次,制造业受疫情冲击已基本不敏感;最后,医药在放松初期的冲击中有韧性,同时冲击后也有较大的弹性。
“后疫情时代”该如何布局?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在防疫政策优化后潜在病例的上升风险短期对市场有压力;但另一方面,国内地产持续放松、基建持续发力以及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聚焦稳增长,海外美国紧缩压力下降、俄乌冲突明显缓和,这些对短期A股市场均有明显支撑。
在行业配置上,根据海外经验来看,在疫情防控优化初期,面对潜在病例数上升风险下,整体消费可能受扰动,景气反而可能受催化的医药大概率最好,其次为对疫情敏感程度较低的,同时自身景气预期独立向上的方向可能更好,如国家安全政策导向的网络安全的计算机、能源安全的新能源(风光储),以及稳增长政策导向的地产链中的地产、建材等。
在潜在病例上升风险释放后则可以关注后期消费复苏方向,除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外,旅游出行相关方向如旅游、酒店、餐饮等可能具备更高弹性。
在展恒优选50池中有相关主题基金,如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A/B(000727)、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000083)、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A(540008)、广发睿毅领先混合A(005233)等,投资者可把握时机进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