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的迷你基金共739只(合并A、C端计算),其中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占比超过50%,为379只;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也超过百只,主动管理型产品总计172只,被动管理型产品总计145只。
迷你基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产品投向的设计定位。产品在发行之初紧追着当时的市场热点,其投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几年之后,原来的热点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市场,因此给产品的运行带来较大难度;
2.基金经理甚至整个公司的主动性管理水平较低,基金业绩长期排名落后;
3.明星基金经理或高管等其他人物的离职,使得投资者快速赎回了产品。
迷你基金的“自我救赎”无外乎两种方法:加强营销或转型。前者主要是针对“生不逢时”的基金,其本身如果业绩出色或是具有稀缺特点,后续加以宣传营销还是极有可能“自救成功”的;而那些原定的产品投向已经没有什么希望,“变身”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目前,二季度共有27只基金转型生效,涉及迷你基金数量为9只,涉及基金公司7家,其中长安基金、长信基金各有两只产品。
另外,为赶上近期科创板投资热度,也有基金公司将部分“迷你老基金”转型成科创概念基金,如金鹰基金申请“金鹰添利中长期信用债”变更为“金鹰科技先锋”,该申请已于5月16日得到受理。
除了“自我救赎”的路径意外,部分迷你基金也会用清盘的方式结束“一生”。二季度共清盘基金19只,多数为基金规模或是持有人数达不到合同约定标准因而进行清盘。
对于ETF基金来说,两极分化明显。目前市场中ETF基金(非货币)196只,不少头部产品规模动辄数百亿元,工银瑞信沪深300ETF首次募集规模可以达到68.64亿,但是仍然有37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因规模持续不达标拉响清盘警报,如易方达深证成指ETF目前规模约0.38亿,已于5月20日发布公告拟召开持有人大会讨论清盘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