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创板不断落地以来,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配合科创板做足了功课。为支持科创板的顺利落地,科创板一系列政策继续延续,近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指引(试行)》,《指引》的发布及施行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融券机制,强化市场多空平衡机制,对于参与科创板战略配售的基金是一利好消息。
《指引》从业务定义、公募基金参与对象及业务约束条件、申报方式、对手方限制、流动性风险管理、基金法律文件要求、估值等层面对公募基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公募基金参与出借业务的基本原则及参与各方的主体责任;
2.明确公募基金参与出借业务的定义和性质;
3.规定具体产品类型及投资比例,强化流动性风险管控,要求基金管理人加强信用风险以及关联交易管理;
4.明确相关估值核算、信息披露、法律文件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指引》的相关规定,处于封闭期的股票型基金和合同明确约定股票投资比例在60%以上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战略配售基金;近6个月内日均基金资产净值不得低于2亿元的开放式股票指数基金及相关联接基金,以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可以参与出借业务。
出借业务对A股市场及公募基金影响如何?
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增强了融券规模,强化了证券定价机制,使得资本市场定价更有效率;允许公募基金参与出借业务将丰富A股市场融券业务的券源供给,有利于融券业务的开展,从而一定程度上缓释当前A股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的不对等问题,同时在做空选择下,A股市场单边炒作的模式将受到影响,有利于完善A股市场合理定价体系。此外,这一《指引》的出台,丰富了股市投资策略,平衡不同交易方向的力量,让股市买卖双方保持协调与均衡,避免市场与个股的短期剧烈波动,对于股市和公募基金的稳定协调发展有一定意义。
对公募基金而言,在基金的股票投资、资产组合、申购赎回稳定均衡状态下,适度的股票出借,有助于提高基金的收益,因此,出借业务直接增加了公募基金的收入来源。乐观情形下,按照30%的上限仓位测算,出借业务将为公募指数基金带来0.5%左右的收益增厚,在50%的出借上限仓位下,主动权益基金收益增厚在0.75%-1%。
对投资者而言,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有利于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进一步确认,同时券源大幅度丰富也为交易型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易机会。
不仅如此,科创板将取消直接定价方式,全面采用市场化的询价体制,配备融券机制的定价机系。在这一制度要求下需要弥补融券的短板,增加做空工具,《指引》允许公募基金持仓品种作为券源借出,并明确了基本原则和主题责任,将逐步改变A股过去抢筹游戏的生态模式,同涨同跌的剧烈震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使定价更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