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7年12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注册地分布来看(按36个辖区),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除宁波)、广东(除深圳),总计占比达72.42%,前五大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集中度呈逐月下降趋势。其中,上海4581家,深圳4377家,北京4108家,浙江(除宁波)1807家,广东(除深圳)1382家,数量占比分别为20.41%,19.5%,18.30%,8.05%,6.16%,业内知名的大中型私募机构,注册地基本都位于上海、深圳、北京,在管理人数量上依旧遥遥领先。浙江地区的私募管理机构数量近年来增长速度加快,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分区域来看,去年8月私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时,上海、深圳、北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分别为4324家、4092家、3922家,12月底与8月相比,三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分别增长了5.94%、6.96%和4.74%,比较而言,深圳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新增数量最多。从各地区的管理基金规模来看,管理人数量排名第三位的北京市,其管理基金规模最多,为2.6万亿,其次是上海和深圳,管理基金规模分别为2.49万亿、1.67万亿,北京地区规模效应凸显。
另外,协会数据显示,按照注册地点划分,截至目前,50亿以上的私募证券基金共有91家,其中,上海41家、北京24家、深圳6家。在重量级证券类私募的分布上,上海占据明显优势。重阳投资、景林资产、合晟资产、高毅资产、淡水泉投资、乐瑞资产等总规模已超百亿的业内有名的私募证券,就有4家注册在上海,2家在北京。
2017年有业绩表现的7032只基金中,共包含26个辖区,山西、安徽、新疆、黑龙江四个地区的平均收益率为负,其余地区的平均收益率均为正值,其中福建省的平均收益率最高,排名第一,成为2017年的黑马,但其整体业绩差距较大,风险相对较高。
表1 私募基金各区域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Kingfund数据库
数据区间: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私募机构的三大聚集地北京、上海、广东(含深圳),2017年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0.67%、9.88%、10.68%,可以说难分上下。具体来看,统计的1839只注册地为北京的产品中,2017年收益率最高为886.43%,最低为-89.79%,收尾相差高达976.22%,这也导致标准差达到30.28%;统计的2280只注册地为上海的产品中,2017年收益率最高为210.26%,最低为-91.07%,收尾相差301.33%,标准差相对较低,只有24.33%;统计的1678只注册地为广东(含深圳)的产品中,2017年收益率最高为414.18%,最低为-76.21%,收尾相差490.39%,标准差为27.88%,相对居中。总体而言,2017年北上广深各地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差别不大,但北京地区收益率波动性比较大,广东(含深圳)次之,上海地区波动性最小。
北上广深均为我国著名的金融中心,集合了大量的金融机构,有浓厚的金融氛围。依托沪深交易所,上海和深圳的私募基金诞生比较早,数量也比较多,一些私募掌门人原来都是中国资本市场最早的参与者,在注册问题上,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前海等地,较早推出了私募基金扶持政策、税收优惠等,吸引了一大批私募机构去注册,所以上海、深圳两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居多;北京的证券类信托私募产品诞生较晚,但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合了较多的资本、资源,私募机构更容易做大做强,发展速度较快,管理人数量虽然排名第三,但其管理基金规模最多,体量最大;此外,无论是管理基金规模,还是重量级私募分布的情况,北京、上海相对强势,而深圳显得相对弱势。从业绩表现来看,2017年北上广深各地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差别不大,但北京地区产品收益率波动性比较大,广东(含深圳)次之,上海地区波动性最小。
那么,到底买哪个地区的私募基金呢?如果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可以考虑福建地区的私募基金,例如滚雪球旗下的产品。如果你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未来想要稳健的收益,可以选择北上广深等地规模较大、业绩较好且稳定可持续的私募基金。展恒理财自08年就专注于私募FOF的研究、投资及自主发行产品。并且我们有一套严格的私募基金筛选体系,为投资者筛选市场上优质的私募公司,各地区各策略排名靠前的产品基本上都包含于我们的睿选100(FOF投资的优选池)中。而且,展恒私募在线购买服务已经全面上线,注册立享三折申购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