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私募凶猛来袭,私募行业竞争加剧谁能胜出?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17-11-27 阅读量:1058 外资私募 富达利泰 瑞银资管

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私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全球资管规模前十的巨头中,已有7家在华设立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军中国市场,分食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蛋糕”。在竞争日趋激烈之下,“鲶鱼效应”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变化?未来的竞争格局又会如何?


外资私募在中国发展的进程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向海外机构逐步开放投资渠道,2002年,允许外资合资设立基金公司,随后增加了包括QFII、RQFII等额度上的设计,近年更是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等确定法人机制。近两年,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加速,2015年开始,境外机构可以通过外商独资企业(WOFE)设立外资独资机构;2016年6月,WOFE开始以自己的品牌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一年多以来,美资、港资、英资、韩资等多家公募、私募巨头已经在中国内地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今年11月10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透露,中美两国在金融市场准入上达成共识,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外资进入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领域的投资比例限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从目前的49%放宽至51%、3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等多项举措有望实施。

在外资可以独立设立私募机构的背景条件下,使得之前因为控股比例而有所顾虑的海外机构纷纷伺机而动,其中包括了多家在海外并不做私募的公募基金,也计划在我国设立独资公司、发行私募产品,并将此视为以独立身份进入中国市场的敲门砖。


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1.知名度方面的问题

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他们对外资机构的名气并不了解。外资机构如果业绩不突出,也很难在国内市场立足。

2.制度建设多方面的问题

目前以私募形式切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不可避免地面临同样的问题,将成熟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投资和风控体系(尤其在量化对冲方面)移植到中国,构建好本土团队,快速沟通、有效决策,才能真正做到从高度竞争的中国私募市场中“虎口夺食”。

3.人才方面的问题

人才是外资机构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要找到既懂国外投资方法又懂国内市场的人才非常困难。

4.投资方式方面的问题

就投资方式而言,海外机构也需要做出较大调整。海外对冲基金投资方式多样,除了国内常见的股票多空策略、市场中性策略外,许多涉及做空、衍生工具的产品并不适用。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各项产品尚没有完全放开之前,对冲基金的“十八般武艺”很难施展。从目前热衷进入我国私募市场的外资来看,依然是共同基金、投资银行等注重海外拓展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主,对冲基金还很少。


外资私募将为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财富效应,随着国内政策的逐步开放,外资机构争先恐后想分得一杯羹。同时,外资私募的入驻也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资管行业的发展。

无论如何,市场的参与者越多,各种理念、风格的投资管理人参与竞争,市场越可能获得发展,发挥“鲶鱼”效应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全球市场大同小异,但最终价值的回归是比较确定的,外资比例的持续扩大将会真正改变市场风格。中金公司认为,未来5~10年,外资在A股市场的持股比例有望上升至10%。


外资私募积极筹备首只产品

今年以来,外资私募的积极动作备受业内关注,富达利泰投资、瑞银资管、富敦投资、英仕曼投资、惠理投资、景顺纵横投资、路博迈投资等外资私募机构先后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协会)完成备案登记。按照协会规定,这些外资私募将会在6个月内备案首只产品。


今年5月4日,富达利泰率先备案了第一只固定收益产品“富达中国债券一号私募基金”。

11月20日,瑞银资管宣布推出“瑞银中国股票精选私募基金一号”,为第一只外资股票型私募基金。

除了上述两家机构,富敦投资、路博迈投资等外资私募也正在筹备首只产品。富敦投资将要发行的第一只产品是股票类的私募基金。路博迈计划在6个月内发行首只产品将会是一只债券产品。

大多外资私募在投资策略、风格上多聚焦于基本面价值投资,偏向自下而上选择优质公司,通过长期持有获利。另外,目前各家外资私募正在积极建设中国市场团队,来更好的进行投资、运营,并充实投研、管理实力。

对于外资积极布局国内市场,小编以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因为,国内私募机构虽然有2万多家,但同质化非常严重,并且私募行业也是集中度非常高的行业,90%的资金集中在10%的机构手中。相信海外大型金融机构进的入,会改变私募领域的竞争格局,加速中国资管行业的发展。

外资私募的进场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行业生态,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由于外资私募在海外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投资体系,他们的加入势必会给国内私募带来压力,但长期来看有助于带动整个私募行业管理人投资水平的不断提升。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