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中小型私募面临一些“尴尬”,提前瞄准科创板成立的新产品却无法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
5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规定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为科创板首发股票网下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1、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2、依法设立并持续经营时间达到两年(含)以上,从事证券交易时间达到两年(含)以上;3、最近12个月未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或相关自律组织的纪律处分;4、具有相应的研究力量、有效的估值定价模型、科学的定价决策制度和完善的合规风控制度;5、在中基协备案的产品总规模最近两个季度均为10亿元(含)以上,且近三年管理的产品中至少有一只存续期两年(含)以上的产品;申请注册的私募基金产品规模应为6000万元(含)以上、已在中基协完成备案,且委托第三方托管人独立托管基金资产。
在中基协备案的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在10亿以上的仅有381家,也就是说96%以上的私募将无缘科创板网下打新。而在科创板相关事项推进之时,不少中小型私募就已经纷纷在协会备案了科创板新产品,同时在进行募资等活动时,也向投资者推介了自家产品在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的优势,这一通知令他们之前的相关计划顿时“搁浅”。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部分中小型私募准备调整策略,通过借道公募等方式“曲线”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
多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他们近两个月开始频繁与一些中小公募基金接触,计划通过老公募基金的壳,参与科创板打新。借道公募基金打新,成本就是认购费、管理费和赎回费。
除了公募,符合科创板网下打新条件的私募也可以作为“曲线打新”的通道。有资质的私募可以发产品借给需求方,因为并非所有私募都想打新科创板,有符合条件但不想参与的就借给别人用,收些服务费。
不过,私募机构“曲线打新”也存在风险,所以部分私募机构表示不愿参与科创板打新。部分私募机构表示,“科创板打新考验的是机构的定价能力和对企业的估值研究能力,盲目参与进场,缺乏好的交易策略,可能会很快丢失打新获得的收益,出现巨亏出场的情况。”“参照创业板上市经验,科创板企业上市后股价会出现爆炒,尤其是前五日不设涨跌幅。但5日之后的交易就很难说了。科创板新股份有部分是战略配售,有锁定期,意味着卖盘被锁定了,短期流动性也会减少,对想要短期获利了结的资金抛盘的压力就会很大。”
虽然科创板打新是一个机会,不过中小私募也应该注意其中的风险,不要盲目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