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业绩报酬猫腻多,有钱的投资者要注意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19-07-18 阅读量:1349

如果你买过私募,或者将来想买私募,这篇文章或许对你会有用处。因为,近期就有投资者买的私募亏钱了,却被管理人提取业绩报酬的情况被投诉了。


 


说起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大家都知道两者起投金额不一样,公募一块钱就可以买,私募100万才可以买。知道的多一点的,可能还会说公募可以公开宣传,更加注重相对收益,而私募不能公开宣传,更加注重绝对收益。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私募有业绩报酬,而公募没有业绩报酬。这就导致,私募基金经理更看重业绩,因为业绩越高,公司赚钱越多;而公募基金经理更看重排名,因为排名越靠前,规模就越大,公司就越赚钱。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有钱人选择购买私募,因为有业绩报酬的激励,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绝大多数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就是因为这一点,才选择的奔私。

然而,现实中,却并非完全如此。

早在2016年,明星基金经理陈扬帆的猛犸资产就因为其第一支产品“光辉岁月”在产品封闭期内提取了业绩报酬,而封闭期结束后,产品净值却跌到了0.9元以下。从而出现了投资者亏钱,但是管理人却赚钱的投资者无法接收的局面。

近日,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有投资者投诉某百亿私募,称自己购买的某私募产品在赎回时亏钱,但是期间却被私募管理人提取了业绩报酬。于是,该事件再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投资者觉得把钱委托给你,市场不好,亏钱了自认倒霉,但是我亏钱的同时,管理人却因提取业绩报酬而赚钱,而且就是因为这些业绩报酬,才是我亏的更多。想想都觉得接收不了,说好的利益一致,为什么只能共享福,不能同患难呢?

但是,私募管理人认为,产品业绩曾经创出新高,提取业绩报酬很正常。不提去业绩报酬,公司怎么赚钱,怎么增加公司的软实力、硬实力,怎么进一步的给投资者赚钱?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此,展恒基金君不去评价谁对谁错,只给投资者说一说现有的业绩报酬的几种计提方式。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一般情况下,业绩报酬涉及计提基准、计提比例及计提方式和频次几个方面。

对于计提基准,绝大多数管理人的计提基准按净值说就是大于1,按收益说就是大于0.也就是说,只要产品有收益,只要净值大于1,就会提取业绩报酬。当然,也有的管理人会设定比较高的计提基准,有的规定净值大于1.05可以提取业绩报酬,有的是1.07,甚至有的是1.1.所以,计提基准越高,对于投资者越有利。

然后是计提比例,市场通行的业绩报酬的计提比例是20%。当然,低于这个比例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很难找了,一般刚成立的公司或许为了吸引客户会设置18%或15%的计提比例。但是,业绩报酬高于这一比例的却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那些产品业绩比较突出的管理人,往往有较高的话语权,会将计提比例上调至25%,甚至30%。比如,幻方量化旗下的部分量化对冲产品,业绩报酬的计提比例就是25%。但是,由于人家产品业绩突出,哪怕是在去年那种不好的市场中,照样能够给投资者赚钱。

实际上,对于投资者来说,计提基准是高了还是低了,计提比例是多了还是少了,只要产品能赚钱,投资者基本都不会有异议。但是,业绩报酬的计提方式及频次就不一样了,上述两起事件就是因为这一块儿才出现的问题。


计提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净值缩减法,一种是份额缩减法。

顾名思义,净值缩减法就是将业绩提成从基金的单位净值中扣减,基金净值会突然出现大幅的下调,净值曲线不好看;而份额缩减法则是,在提取业绩提成之后,扣减投资者持有的份额,但是基金的单位净值保持不变。

比如,当产品净值从1元涨到1.2元,持有人购买了100万份。

如果按照“净值法”,私募公司按照超额收益1.2-1=0.2元,提取20%业绩报酬比例,会收获0.2*20%=0.04元。那么持有人的总资产就会变为(1.2-0.04)*100万份=116万元;若按“份额法”,私募公司提取的份额为0.04/1.2*100=3.33万份,单位净值仍然是1.2元,那么持有人的总资产就会变为1.2*(100-3.33)万份=116.004万元。

从结果上看,私募基金管理人提取的报酬总量几乎相差无异。因为份额缩减法会使得产品净值偏高,更有利于其后续的产品推介;相反的,对于投资者就不那么方便了,份额缩减户,每次公布净值,投资者必须自己再算一下,才能知道自己实际有多少市值。三年前的的猛犸事件,就是因为采用了份额缩减法这总相对极隐蔽计提方式,使得投资者并未及时发现,才间接的出现了后来的事情。此事之后,除了极少数的管理人依然在采用份额缩减法计提业绩报酬外,多数管理人都已经采用的了净值缩减法。


计提频次上也有猫腻。

一般情况下,产品在分红时或者产品清盘时,肯定是要计提业绩报酬的;当然,在产品的存续期间,投资者在开放日选择赎回,管理人也是要对该客户的份额提取业绩报酬的。以上时点计提业绩报酬都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某产品只有以上几个时点才会计提业绩爆出,那这种情况对投资者是最有利的。

但是,还有一部分产品还会在产品存续期间定期提取业绩报酬。有月度计提的,也有季度计提的,当然也有半年计提的。他们一般采用高水位法计提,也就是说只要计提的时点产品创出了新高,管理人就会计提。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行情好的时候,产品创出了新高,管理人计提了业绩报酬,客户选择持有;而行情不好的时候,产品净值下跌甚至转为亏损,客户拿不住了,选择赎回。这时就会出现,客户是亏钱的,而管理人却计提了业绩报酬的情况。

所以,投资者在买私募产品的时候,选择那种计提基准高的,计提比例少的,采用净值缩减法计提的,计提频次少的产品对投资者最有力。当然,不能本末倒置,最关键的还是要看管理人的实力。如果,管理人实力足够强大,大概率能够为客户赚钱,那么多计提些业绩报酬也是无可厚非的。

那么哪些私募产品符合上述条件呢?登录展恒基金网或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展恒基金专业投资顾问,咨询符合自身要求的私募产品。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