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投资中,“机构持仓比例”常被视为衡量基金质地的重要指标。机构投资者凭借专业研究和风控体系,其持仓动向往往被视为“聪明钱”的风向标。但一个核心问题始终困扰着普通投资者:机构持仓比例高的基金,是否能在长期业绩中持续跑赢其他基金?本文基于2024年公募基金年报数据,为你揭开真相。
一、机构持仓的底层逻辑:专业资金的"聪明选择"
截至2024年末,机构持有公募基金总份额占比为48.49%,较2023年增长2.09个百分点,而在债券型基金中这一比例更高达84.32%。机构资金的配置偏好往往集中在两类基金:
工具型产品:如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等宽基指数基金,机构持仓占比普遍超85%
绩优主动基金:如招商优势企业A、大成高鑫A等,机构通过深度调研精选管理人
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型+灵活配置型基金)机构持仓比例中位数为4.18%,但头部基金呈现显著集中特征。例如,大成高鑫A机构持仓占比达44.39%,被143只FOF基金持有,是机构配置最多的主动权益基金之一。
二、高机构持仓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更优
我们选取2019-2024年所有主动权益基金(共4511只),以机构持仓30%的基金作为分界线进行对比。用前一年基金年报数据的机构持仓比例数据作为下一年的筛选依据,由于基金年报一般在每年4月左右披露,因此下表中的年度的收益和风险事件的计算周期为本年的4月1日到次年的4月1日。
数据来源:Wind、弘酬投资
从2020年到2024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机构占比高的主动权益基金组的每年平均收益都要高于机构占比低的主动权益基金组,在风险方面两组的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基本相当,在投资效率上机构占比高的主动权益基金组的每年的夏普比率更高。
三、超额收益的三大来源
1. 选股能力:重仓股超额收益显著
以2024年机构持仓前十大个股为例(宁德时代、腾讯控股、寒武纪等),这些股票全年平均涨幅达72.1%,同期沪深300仅上涨14.7%。机构资金通过深度研究提前布局产业趋势,如在AI芯片领域,机构对寒武纪的持仓市值半年暴增127亿元,推动相关基金业绩爆发。
2. 交易纪律:低换手率创造长期价值
数据揭示一个反常识现象:机构重仓基金的股票换手率中位数(172%)显著低于散户偏好基金(245%)。机构更倾向于"买入并持有",避免频繁交易损耗收益。例如大成高鑫A,近5年换手率始终低于100%,但年化收益达18.9%。
3. 风格把控:规避极致押注
机构持仓基金中,大盘平衡型占比达38%,远高于全市场24%的平均水平。这类基金在科技、消费、周期板块间动态平衡,避免单一风格暴露。2024年Q4,机构资金提前减持涨幅过高的有色金属(-2.11%)、医药(-1.32%),增持处于估值底部的电子(+2.15%)、汽车(+0.96%),精准把握风格轮动。
与聪明资金同行,但不盲从。数据证明,机构高持仓基金确实具备长期超额收益能力,但其优势建立在深度研究、严格风控和纪律操作之上。对散户而言,与其盲目追逐机构动向,不如借鉴其投资方法论:选择均衡配置、控制换手率、管理规模适中的基金,通过配置FOF基金在长期持有中分享机构研究的红利。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可能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这些风险可能影响基金的收益水平甚至本金安全,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并评估风险。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弘酬投资认为可靠的公开可获得资料,但对这些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弘酬投资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弘酬投资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否则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本报告内容及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疏忽、误解或其他不确定之处,弘酬投资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