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7月新备案私募产品创年内新高后,8月火热势头不减,多家明星私募备案新产品,筹集弹药入场态势明确,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中基协备案信息显示,7月新备案私募产品1699只,为近一年来月度备案数量之最,截至7月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为2.4万亿元,较上月增加735.76亿元。而8月以来,共备案1107只。
8月,多家明星机构也密集入场,8月15日,高毅资产备案新产品“高毅邻山1号远望2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同日,星石投资也备案了新产品“华润信托·星石慧益1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8月19日,源乐晟也备案了“源乐晟-佰源晟世8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另外,如呈瑞投资,本月也相继备案了8只产品,比上月多备案6只。再如少薮派投资,8月份备案了6只产品,而7月份仅备案1只。还有幻方量化投资,8月份备案9只产品,7月份备案4只。
不只本土私募,外资私募也来“凑热闹”。进入下半年,外资私募布局的脚步越来越快,今年发行的产品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数据显示,有7家证券类外资私募于8月备案了新产品,瑞银资管、路博迈、贝莱德、施罗德、联博汇智、惠理投资均于8月备案了1只产品,安中投资则备案了2只。其中,安中投资近期发力明显,7月也备案了一只产品,该产品与上只产品的备案时间相隔近一年。其中,今年3月才拿到“入场券”的联博汇智投资,备案了旗下首只产品。
8月21日,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旗下的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OFE PFM)贝莱德投资时隔半年多备案了其第三只中国私募基金,表示A股相对估值仍占有优势,同时超额收益的机会较去年更大。同一天,惠理投资、安中投资也备案了新的私募基金产品,均非常看好中国经济韧性、市场投资机会明显。
统计发现,截至8月21日,外资私募今年备案的私募基金总数量已经达到25只,超过去年全年的总数21只。从2017年到现在,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这三年来,目前登记的机构已有21家,总共发行中国私募基金51只。
除了传统的股债主动策略产品或量化策略产品,外资私募今年发行备案的产品策略更加多元化,比如瑞银资管在8月2日备案了境内首只基金中基金——瑞银中国A&Q 多元策略FOF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号;施罗德投资也在8月6日备案了施罗德中国多元动态配置一号FOF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诸多机构乐观看待后市
目前来看,对市场看好、科创板影响、产品备案环境宽松等因素,促使近期私募备案产品数量增多。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向下空间比较有限,当前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入场时间节点。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市场,对后市的判断可能都比较乐观。尤其是科创板上市以后,可交易的机遇和投资的领域也拓宽了。因此,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整体比较看好。部分私募提前布局新的产品参与到后续的行情中去,所以产品的成立速度在加快。
近期不少私募表达了对后市的乐观看法。
凯丰投资表示,短期市场将维持继续反弹的态势。而港股目前地产、交运、金融等大量个股估值已经到了历史极低水平,需要特别关注被市场风险情绪误杀的股票。
重阳投资认为,目前全球很多主要资产价格都处于历史高位或相对高位,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决策层坚定有序地推进各项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有望率先走出“迷雾”。
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表示,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偏低,现阶段应该着眼于长期,把握成长空间大的优质企业。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贝莱德前不久发布了2019年下半年全球市场投资展望。贝莱德智库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庞文博称,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开放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历史性机会,可进入这一庞大且流动性高的市场作分散投资。目前,全球投资者可投资于广告、医疗保健及保险等中期能获得可观增长的板块。
惠理投资董事兼中国业务总裁余小波也表示,目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均值以下,与全球其他市场进行横向对比,亦处于较低位置,是相对便宜的。而且由于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会有所放缓,因此现在的股价其实已反映了这一预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为了稳定经济,会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缓解中国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如央行降准,利率持续下行,地方债加速发行等。而且随着MSCI将A股纳入因子大幅提高,未来海外资金或会持续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