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的改善以及股指期货放松的背景下,量化对冲基金进入新的发展纪元。A股在一季度经过快速上涨后,经历了几个月的调整期,加之外围环境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使得量化产品收益稳健的优势得以突显,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可与欢迎,也由此迎来规模的快速扩张。
今年二季度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新备案产品数量达4115只,相比一季度大幅回升71.38%,历史上仅次于2016年三季度的5563只。其中,量化私募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在新发的私募产品中,量化私募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而量化私募头部效应明显,量化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分布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和头部效应。
2018年,量化私募圈出现“北九坤,南幻方”、“四大天王”等说法。特别是2018年上半年,九坤投资、幻方量化、锐天投资、致诚卓远这四家量化私募,通过高换手Alpha策略,以高频价量交易博取较高收益,规模扩充迅速,被业内誉为“四大天王”。继去年九坤超过百亿规模之后,明汯、金锝、幻方、锐天、灵均五家量化私募管理人也跻身百亿私募俱乐部。具体来看,幻方量化今年5月份突破百亿,目前资产管理规模逾120亿,年初至今增长60亿,去年增长30亿;明汯投资目前管理规模超过100亿,今年增长逾50亿,去年增长近20亿;灵均投资目前管理规模120亿,今年增长逾30亿;金锝投资、锐天投资管理规模在今年也迅速达到百亿级别。
由于交易方面的优势,目前具有超额收益的量化私募基金基本都加入了高频策略,高换手的α策略以高频价量交易博取较高收益。不过,这个优势随着规模增大很难持续。目前股票市场的波动率和流动性都相对有限,股票T0策略的规模又受制于此,所以,采用此类策略的私募逐渐进入存量博弈,而存量博弈的天花板是显而易见的。
多家量化私募机构“关门谢客”
截至目前,九坤、明汯、金锝、幻方等多家头部量化机构均逐一宣布不同程度的投资资金限制甚至直接“关门谢客”。
日前,幻方量化发布公告,旗下管理规模已逾100亿元,决定不晚于10月31日暂停目前所有产品的认申购及追加投资,以管控规模。
无独有偶,另一家知名的量化私募因诺资产,虽然目前还未达到百亿规模,但已经决定自8月1日起暂缓新增资金认申购公司中性策略和混合策略类产品,以维持业绩的持续性。
而明汯目前已经不对外发新的产品了,对于小产品也在不断清理,算法在不断修改,并且降低频率。
其实,九坤早在去年开始,便已经按规模和策略容量严格限制募资额度,保障投资者利益。今年7月,据弘酬了解九坤已封盘大部分产品。
现在越来越多量化私募想做低频或基本面量化,就是因为交易优势随着规模增大很难持续。量化要发展壮大,需要在低频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量化私募基金为何突然如日中天?
自2018年起,量化私募的规模整体就开始呈增长状态,尤其今年增速加快。弘酬认为,行情转换、策略升级、政策松绑、券商推动等诸多因素均推动量化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很多量化对冲的投资策略都具有收益曲线相对平滑的属性,具有能够穿越市场牛熊的特征,当市场低迷期经常受到稳健投资人关注,尤其是近半年来资本市场打破刚兑的预期及固收信仰的灭失,导致银行可投的固收类产品会越来越少,并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行。投资人希望产品收益率比现有理财产品高,并且不想承担股票市场波动的风险,量化对冲类收益更稳健的产品市场需求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由于股票市场客户资源基本掌握在券商手里,而年初以来,多家券商的交易接口开始向量化私募放开,私募机构自身研发的交易系统可直连券商柜台,减少交易延迟,而高换手的量化产品还可增加手续费收入,给券商带来巨大利益,获得券商渠道的大力追捧。
国内量化私募基金的未来格局
目前头部的6家量化私募,明汯、幻方、锐天、灵均、九坤主打的都是高频,其中九坤的高频都用于自营,金锝目前也有30-40亿的高频规模,而明汯的换手达到200多倍,并加入了高频T0策略,因此它的资金利用效率相对更高,在日内策略、系统和工具上,都具有一定优势。
目前来看,低频策略一半的量价因子受到高频冲击,市场低波动带来价值类因子的失效,造成了6-8月低频策略普遍无收益的现象。而高频策略目前逐步步入存量博弈的时代,未来量化的收益会越来越难做,有点像美国2006-2007年的时候。但高频交易的是市场的流动性,未来市场流动性增加是相对确定的事情,故目前仍建议选择头部高频管理人进行配置,为客户获取稳健收益。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管理规模扩大,私募的策略研发和产品管理能力都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国内量化私募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