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股票指数增强策略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19-10-14 阅读量:1189

一、什么是指数增强策略

股票指数增强策略是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如果我们完全复制某个基准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和权重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并持有,就是完全被动投资,专业术语可以表示为纯贝塔(Beta)投资策略;如果我们不完全遵循基准指数的个股和权重构成,仅复制指数中行业权重和市值风格权重的分布等部分指数特征,主动选股并确定其权重,就是被动投资基础进行主动管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指数增强策略。这种策略专业上也可分为聪明贝塔(Smart Beta)投资策略和阿尔法+贝塔(Alpha+Beta)投资策略,区别在于Smart Beta策略不改变基准指数的成分股,仅主动调整其权重;而Alpha+Beta策略在选股和权重上有更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

指数增强策略的最终目标是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追求稳定、持续超越基准指数的表现。但为了实现更高的超越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当前很多指数增强策略基金的管理人都在增强策略上进行了很多创新改变,比如不再完全保持行业和市值风格的中性(即增加行业和市值因子的暴露)、仓位择时控制、全市场选股和引入人工智能手段等等。这些差异化的增强策略虽然大幅提高了基金的超额收益,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基金的跟踪误差,有时候甚至相对基准指数放大了基金的波动性。

 

二、指数增强策略的方法   

实现指数增强的方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主动管理和量化方法。

(1)指数增强的主动管理一般是通过“核心+卫星”的配置策略来实现。核心部分的配置在指数基金资产中占据很大比重,通常采用复制指数成分股和权重的方式,被动跟踪指数;而卫星部分在资产中占的比重较小,通过主动配置的方式进行管理,创造超额收益。核心配置资产的占比通常会设置在80%以上,这样可以控制好与基准指数走势的跟踪误差,同时保留超额收益的空间。对卫星策略的配置, 绝大部分是通过主观价值选股、行业景气轮动和择时和控制仓位的传统主动投资方式实现,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叠加通过打新和买入贴水折价的股指期货替代部分核心策略仓位等其他方式手段,进一步增加指数增强策略基金的超额收益。

(2)量化指数增强策略。量化策略目前是指数增强策略的主流方法。通常是在保持基准指数的行业和市值风格中性的基础上,利用因子模型进行更大范围或全市场范围选股,然后采用组合优化方法确定个股权重。因子模型还会确定一个换仓周期,基金管理人会以一周、两周或一个月这样的周期频率,利用因子模型进行组合的调仓换股。通常的因子量化因子选股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r是股票的收益率,f是与收益有相关性的因子,x是因子的贡献度,u是股票的特质收益率(所有因子不能解释的部分)。因子体系可分为量价技术类、基本面类和舆情类等等。量价类因子可通过各种技术指标构建,通常反映价格的动量、趋势、反转和震荡,也包括资金流向、成交变化等交易情绪指标,时间频率可以从1分钟到周度和月度。基本面因子则反映个股的财务、成长和估值的比较,也可包含个股所属行业中观数据,时间频率普遍较长,通常是月度或季度数据。舆情因子则通常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对不同互联网信息平台(包括财经网站、各种股吧和股票论坛)的文本信息进行搜集,然后进行量化处理最后得到量化的舆情因子。

除了上述线性因子模型外,而当前量化基金管理人已经普遍将人工智能(AI)模型引入量化指数增强策略基金的投资管理之中。AI模型包含非线性模型,在因子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方面有着更为复杂的处理过程。

因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模型中逐渐失效,因而管理人会定期对自己的模型进行因子更新替换和权重调整,以保持模型稳定获取超额收益。不同基金管理人的因子模型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化,有的以量价因子为主,有的以基本面因子为主,有的着重配置舆情因子。不同因子类别的侧重也造成各类指数增强基金的换仓频率差别较大,纯粹基于量价因子的模型通常年换手率在100倍以上,属于高频策略;以基本面或舆情因子为主的策略,通常年换手在40-60倍之间,属于低频策略。近两年来,采用量价类因子为主的高频策略取得较好的超额收益,获得市场投资者的青睐,该类策略所管理的资金规模在迅速扩大。

此外,在低频策略上,基金管理人通常还会叠加T+0的交易策略,利用持仓个股的日内波动进行日内低买高卖的波段交易策略,实现超额收益的增厚。低频与日内交易的叠加策略,客观上部分实现了高频策略的效果。当前,T+0日内策略主要依赖交易员盯盘手工交易完成,因而该策略还存在较高交易团队维护费用,对超额收益的增厚能力有一定的削弱。

 

三、指数增强策略基金的收益和风险特征

目前指数增强策略基金有公募类和私募类。根据弘酬投资统计,公募类股票指数增强策略基金大约有72只左右,其中以沪深300指数为增强标的的基金数量最多,其次为以中证500指数为增强标的的基金,数量分别为32只和22只。另外,还有少量中证100指数、中证10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指数增强基金。而私募类的股票指数增强策略基金的数量较多,弘酬金方数据显示,有两年以上业绩历史的量化指数增强策略私募基金达100只以上,主要以跟踪中证500指数为主,而专业从事指数增强策略基金管理的私募管理人所管理的规模从几十亿到上百亿不等,指数增强策略私募基金在近两年来赢得快速发展。

私募量化指数增强基金的大发展主要源于基本业绩的突出表现。头部私募管理人的指数增强基金业绩普遍由于公募基金产品,主要是量化私募管理人在投研实力、策略开发灵活自由度和激励制度上拥有巨大优势。通过T+0策略叠加、行业和市值因子的敞口暴露、甚至是量化择时控制仓位,使得私募量化指数增强基金拥有更多的收益来源。

从目前大部份指数增强基金的策略选择来看,主流的量化策略反映的都是Alpha+Beta的风险收益特征。因而当指数整体持续上涨时,指数增强策略基金正常来讲应该跑赢基准指数的收益,今年年初到4月中的持续上涨中,许多指数增强策略私募基金大幅超越基准的中证500指数,超额收益达到20%以上。在震荡市或者熊市中,因为Alpha收益的存在,指数增强策略的收益也理应优于基准指数收益,当基准指数的跌幅在一定范围内,基金理论不会发生亏损。但现实是在2018年的持续下跌市场中,大量指数增强策略基金的最大回撤幅度也不亚于基准指数。在今年4月下旬到二季度的回调过程中,指数增强策略基金也普遍大幅回撤,幅度甚至超过基准指数。

为何指数增强基金在下跌中增强效果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大部分的量化因子选股模型体现的是正向市场,能在上涨中选出更强势的个股,而下跌中也难以规避大幅下跌标的,因而指数增强基金在熊市中即使有超额收益也通常是在市场反弹过程中实现的;另一个原因是高频策略和叠加的T+0策略高度依赖与市场的流动性和波动性,而市场持续下跌过程中必然伴随成交低迷和波动下降,这自然会减少策略的增强效果,甚至会起到相反作用。这种情况只有通过抛弃行业和市值风格因子中性的规则,加强因子暴露,或者进行仓位控制,才能起到增强超越基准指数的效果。在去年的熊市中,跌幅较小的指数增强基金往往都采用了因子暴露或仓位控制策略。

 

四、如何更好的进行指数增强策略基金投资

指数增强策略基金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在投资中使用得当就能大幅增加收益水平,如果盲目配置也会使得投资组合出现大幅波动,所以针对现阶段的指数增强策略基金的特点,优化投资细节,就能获得更满意的投资效果。

首先,指数增强策略基金在持续牛市中和市场大幅下跌后的反弹中表现最好,建议在政策流动性环境较好的市场条件中积极配置;市场大幅上涨后面临震荡,或者市场政策流动性环境恶化后,需降低或回避配置。因此,指数增强策略基金投资配置时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结合对当时的市场环境的综合判断。

其次,要对不同子策略的指数增强策略基金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在子策略层面,量价、基本面和舆情等不同类型因子为主的策略也会有相对应更好的市场环境,在投资这些基金之前应该做足功课。比如量价因子和舆情因子为主的基金产品更依赖市场的流动性和波动性,而以基本面因子为主的基金可能在某些风格分化严重的时候表现较差等待。

最后,我们应该对高频策略和低频策略的未来发展有正确的预期。当前高频策略的收益更优,而低频策略也通过叠加T+0策略进行追赶,但高频和T+0策略实质上是“割韭菜”策略,策略容量的上限比较低,现在大量的资金都在追逐这几类策略,在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高频策略和T+0策略的高收益不可避免会出现衰减,投资者应有正确的心理预期,不可一味对高频策略进行盲目崇拜。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