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的内容特别多,长达86页,但是对市场环境影响特别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如今,对于知识付费,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了。所以,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一条款,其实我们已经在做了,国内外都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原创作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件事,随着条款的明确和实践,知识产权一定会向着更高更健康的境界发展。
(2) 技术转让方面达成共识
这条的重点是,双方在收购、设立合资企业时,不得强制对方转让技术。也就是说,目前只有自愿的前提下转让才可以。也就是说,企业的核心技术会被保存的更好,是对企业更多更好的保护。
(3) 多购买美国农产品
我国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保护我们农民的利益,保障他们的生活。
(4) 金融服务开放
随着金融服务的放开,更多的外资企业会进入到国内,增加金融从业者的就业机会,但是和中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相比,竞争力需要客观的来看待。
(5) 汇率问题各不相让,但是又各退一步
汇率问题非常敏感,尤其是在看过日本之前的案例之后,所以目前汇率问题达成了初步平等互利的共识,以及权利和义务的平等。
(6) 未来两年多买2000亿美国产品
中方会扩大自美农产品、能源产品、工业制成品、服务产品进口,未来两年会扩大进口规模,在2017年的数据基础上增加2000亿美元。从我国实际的情况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农产品和能源产品,刚需产品扩大进口也有利于我国的市场发展。
(7) 明确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机制
之后如果再有争端,会有完善的机制和流程来解决。作为签署协议的条件,美国也会把自己加的关税取消或降到最低。包括暂定去年12月15日生效的对1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计划,以及去年9月1日生效的对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降至7.5%
综上所述,本次协议的签订不管是对美国还是中国来讲,都是比较大的利好。给了两国更多磋商的时间和机会,同时从各方面都促进两国的市场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