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险资积极参投科创板 长期配置才刚起步】“保险资金对科创板表现出较高热情,目前有30多家保险公司及资管公司参与了科创板。”中国银保监会资金部相关处室负责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传葵在近期的“走进上交所、畅谈科创板”活动中表示。随着科创板企业估值逐渐调整,其对险资的吸引力还将增强,保险资金未来将从长期配置角度,逐渐加大对科创板企业的主动配置。
2、【A股主题投资路线图浮现 蓝筹不慢主题更快】A股前三季度收官在即,又到了投资者算账的时候。要谈论前三季度的赚钱效应如何,可用“蓝筹不慢、主题更快”来概括。贵州茅台、海天味业、平安银行等是前者的主要代表,由于其市值够大,能使大多数参与者赚钱。而后者则更具张力,弹性十足,成为大批翻倍牛股的沃土。业绩与题材共舞,成为A股前三季度结构行情的主要写照。
3、【公募争相布局大盘宽基ETF 差异化竞争格局渐显】权益类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大发展,基金公司纷纷布局大盘宽基ETF。9月份以来,跟踪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主流宽基指数的宽基ETF数量目前均突破了10只。事实上,随着同类型宽基ETF的不断出现,各家公募在不同类型产品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比如,华夏基金在上证50ETF产品中一家独大;南方基金则在中证500ETF力压群雄;易方达基金在创业板ETF中优势明显。
4、【赚钱效应显现 9月新基金发行规模超1400亿】受益于今年的结构性行情,偏股基金赚钱效应持续发酵,基金发行市场近期频频出现募集规模数十亿的产品。截至9月25日,9月份的新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400亿元,为今年以来募集情况最好的一个月。偏股型基金赚钱效应加上房地产市场调控、银行渠道销售保单合规性检查、部分资金转向购买基金产品是9月份基金发行回暖的主要原因。
5、【近七成私募选择持股过国庆长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多达65.58%的受访私募机构看好持股过节,认为假期前后风险未知、投资者可以逢高兑现收益之后持币过节的私募机构比例则仅为9.29%。此外,有25.13%的私募机构持中性观点,认为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持币持股均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