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升级科创板打新策略 “含科量”决定投资价值】近期,随着科创板新股加快审批和密集发行,公募基金纷纷参与科创板打新。其中,小基金限制大额申购,借打新来增厚收益;大基金不仅积极备战科创板打新,同时重视四季度科技股投资机会。多位科创主题基金经理认为,近期科创板新股的定价更加集中,预计上市后涨幅有所减少,但在策略上仍将全部参与。对于四季度的科技股投资,基金经理认为短期需谨慎,但以5G为代表的科技周期才刚开启,长期看好部分业绩确定性强、增速可观的个股。
2、【公募大力发展权益产品 近3000亿资金驰援A股】基金公司加大了权益基金的发行力度。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高达8144.72亿元,偏股基金发行规模达到2906.45亿元,占比超过三成。跟去年同期相比,偏股基金规模增长翻倍,占比增长了10个百分点。
3、【可转债基金业绩爆发】今年的可转债行情让可转债基金成为前三季度债券型基金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品类。进入四季度,可转债行情仍在持续,可转债基金收益依旧亮眼。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所有可统计的可转债基金在四季度均取得正收益。从中长期来看,可转债市场整体向好,有必要维持较高的可转债配置比例。
4、【银行“补血”花样多 CBS操作常态化护航永续债】截至目前,已有9家银行共计发行4550亿元永续债。面对资本金压力,银行还通过可转债、二级资本债以及股权融资等多个渠道补充资本。今年以来,截至10月17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达5217.5亿元。今年以来,截至10月17日,共有10家银行通过增发、发行优先股、上市等手段合计融资2743.24亿元(不含可转债和可交换债),规模远小于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5、【沪指挥别6124点12年 权益类基金攀上新高峰】 “沪指6124点12周年”近日备受市场关注。历经12年沪指虽仍在3000点徘徊,但不少股票却在同期创出历史新高,更多的主动权益基金净值突破2007年高点,斩获了不俗的长期回报——近12年来,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投资收益25.3%,19只主动权益基金业绩翻倍,66%主动权益基金获取正收益。随着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接近4000家,大量资金涌入的全线上涨大牛市难以重现。近年来,股市结构性行情突出,以消费、医药为主的核心资产股票不断走高,符合国家经济转型和战略方向的科技类股票受到青睐,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正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机制,成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