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一方面全球央行极度宽松,另一方面在疫情的不确定性下市场避险情绪明显,资金涌入科技和消费龙头股,形成了“抱团”现象。
2020年底,在公募基金募集火爆带来的正反馈效应下,A股的“抱团”程度到达历史高位。主动型基金(口径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持有TOP10抱团股的市值/主动型基金持有全部A股市值达到34%。以消费和科技为代表的抱团股估值和全部A股估值的比值也已经到达高位。
图1 公募基金重仓股的估值水平
2021年初,随着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提升,欧美疫情形势趋缓和经济重启预期增强,中美股市的顺周期板块在春节后明显走强,与此同时,前期“抱团”的消费和科技龙头调整明显。
图2 白马股指数走势图
为什么抱团股会出现大幅调整呢?抱团行为其实有点类似于行为金融学上的羊群效应。过去几年整个市场一直在分化,投资者要想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难度很大,后来,投资者发现不管是宏观经济波动还是遇到疫情,还是遇到中美关系的恶化,龙头公司的业绩都在稳定增长,经过几年强化以后,就形成了抱龙头股的现象。而当这种现象演化到一定程度后,市场对悲观消息变得非常敏感,对乐观消费变得钝化。当某种负面信息出现后,会造成该类热门股票出现“崩塌式下降”。正如春节后,投资者对于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和流动性收紧预期导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进而引起前期高估的抱团股价格大幅下跌的现象。
但即使由此造成“抱团”出现松动,甚至是快速调整,从全年来看,风险也不会很大。因为最近的调整就是对风险的一次释放。
那么,抱团股后市将如何发展呢?虽然之前的“抱团”板块近期大幅调整,甚至近期要再创新高很难,但它也不会回到起点,因为估值抬升是经济增速和利率下行大趋势下的必然结果,尤其对好赛道的头部企业而言,强者恒强的趋势依然会延续。或许随着年报季报业绩超预期的刺激,抱团股将会止跌,尤其是消费板块。
这是因为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特殊性,居民收入下降的同时,消费性支出可能下降得更多,从而导致居民储蓄反而提升了,后续的消费能力反而提高了。以美国为例,政府发放的直接补助使得很多低收入居民收入不降反升,同时消费性支出因为封锁措施大幅下降,居民储蓄反而上升了,家庭负债率也明显下降,这在美国过去很长时间内没有出现过了。2020年中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下降了,但仍为正(3.5%左右),同时消费性支出增速为-4%左右。支出的降幅明显大于收入增速的下降,这意味着后续消费反弹的力度可能超预期。
图2 美国居民储蓄率走势图
图3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