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结束了么?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1-06-09 阅读量:1365 大宗商品 原油 贸易政策


随着5月中旬开始的大宗商品集体调整,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越发明显,对大宗商品未来走势的分歧也逐步加大,那么此段大宗商品的走势是否结束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此段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简单的说,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打断了商品市场原有的节奏,各国货币宽松的快速推进以及疫情后供给、需求的错配,集中促成、加速了此段大宗商品的上涨。可以说,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推手,疫情影响下的原材料生产国(主要为发展中国家)、消费国(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生产、贸易受限,部分农产品消费的集中增长是此段上涨的核心驱动。

 

那么,持续上涨的商品会多大程度推升全球通胀呢?这里可以区分国际、国内进行分析。国际上,美欧疫情控制后,需求稳步回升,特别是美国的消费刺激确实推升了通胀及预期。但在疫情真正有效控制前,各国均提高了对通胀的容忍度。因此至少下半年,宽松的货币环境仍将持续。


国内看,现在很多人更关注输入性通胀,先看一组数据(下表)

输入性通胀数据


       今年前
4个月的商品累计进口金额显示,占比最大、最关键的原油进口金额相对2019年平均值是下降的;农产品、铁矿及铜等工业基础原料进口金额随着价格上涨确实出现明显上升,也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对此,应该看到,工业原材料的上涨既是全球供需错配的结果,也是国内包括投资、基建增长、相关产品出口增长带动的结果。例如,钢价的上升是与产量增加、库存下降同步的。那么下半年,随着供给端的恢复、国内补库周期的结束,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将逐步缓解。 


此外,PPI向CPI的传导需要需求的配合。而需求的增长既需要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也需要消费意愿的增长。疫情后,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确实在恢复,但整体消费增速可能已经出现拐点。同时,考虑到投资增速在下降,下半年国内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货币、紧信用的基调,那么国内通胀压力也将下降。

 

整体上看,简单判断大宗商品行情结束不准确,下半年市场将更可能出现分化。虽然同样面临供给端改善,但原油等“国际化”的商品走势将取决于全球疫情防控与消费的恢复;钢材等国内商品走势将面临累库等考验。在全球流动性稳定背景下,工业品再平衡需要时间,整体可能更加震荡,但不乏部分商品再次出现上涨。农产品应更关注极端天气与贸易政策等的影响。总之,超级周期难持续,但机会仍在。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