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终公私募盘点——回望2017公私募圈大事件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17-12-26 阅读量:1042 监管政策 公私募大事件 资本市场

距离2018年还有5天,这个时间段正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节点。再度翻开2017年的日历,跟着小编来历数公私募有哪些大事件值得深深回味,又有哪些事件能成为继往开来的转折点?


小编还清楚的记得习大大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基金人的不断努力下,开启了基金业发展的新篇章。


咱们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回顾2017年的监管政策


2017年堪称金融业最严监管年,基金业也不能置身事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为止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共出台的监管文件超过20个,哪些监管文件与基金联系紧密呢?


2017第一季度


2017年1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保本基金再度引起大众关注,这里的避险策略基金所对应的即是先前的保本基金。新规将引导投资人形成新的合理预期,使得投资人明确极端情况下该类基金仍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这或在一定程度上或减少避险策略基金的需求,但考虑避险策略基金仍存在保本机制,所以其冲击应该有限。


2月17日,证监会出台再融资新政,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同时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压缩再融资规模、打击定增套利,也进一步摊薄了定增基金的折价“安全垫”。为5月的再发新规打下基础。


3月17日,证监会发布《机构监管情况通报》,通报对公募基金提出了四项要求:公募基金不能沦为特定委托人的通道;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50%时,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续存产品要审慎确认大额申购;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出现达到或超过20%的产品,应当定期报告产品特有风险。这一规定实施后,原先委外资金快速增长的速度被快速遏制,随着收益不断下行,一些委外资金逐步撤出。


2017第二季度


今年5月1日起,《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正式实施。根据规定,参与分级基金子份额的买入和基础份额分拆的个人投资者及一般机构投资者,必须满足“前20个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的门槛,并签署《分级基金投资风险揭示书》”的要求,否则仅能卖出无法买入。分级基金新规将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个人投资者挡在分级基金大门外,降低分级基金场内活跃度,并加快分级产品的优胜劣汰。


5月末,《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发布,导致定增基金存量项目出现退出难题。为了在基金开放前保证流动性,新规后首只开放的定增基金财通升级选择了通过大宗交易渠道折价抛售。


再融资新规和减持新规落地。定增基金2017年几成鸡肋。流动性压力加大,套利红利被遏制,定增吸引力大幅下滑,规模较去年大幅度缩小,基金份额锐减六成,产品面临估值调整,二季度末约七成处于亏损状态。但到了三季度,定增基金略有起色,41只定增基金在三季度末有26只扭亏为盈。



2017第三季度


7月1日正式实施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作为业内首个适当性管理的统一规定,对基金行业意义重大。为了配合政策落地,6月16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就基金产品分级、投资者分类等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在保护投资者的同时,也有利于经营机构开展工作,未来将会细化行业分工,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8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条例》),私募行业监管的顶层设计即将落地。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准入门槛作出严格规定,提出专业化经营、备案登记等要求;同时对托管人职责、建立业务隔离机制等作出规定;明确了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募集、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建立从业人员投资申报登记等多项制度。《暂行条例》总结吸收了近几年私募监管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更高的法律层面提出全面、系统的规范性要求,将成为《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外、专门规范私募行业的法律效力最高的规范性文件。目前新规征求意见阶段已经结束,有望很快公布。



2017第四季度


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从具体内容上看,流动性新规主要涵盖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以及基金产品设计、投资限制、申购赎回管理、估值与信息披露等业务环节的规范,并针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控做了专门规定。实际上,该规定的出台,对行业未来的产品形态与发展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0月27日,股转公司发布《关于挂牌私募机构自查整改相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参与整改的新三板挂牌私募在11月10日前提交自查报告。12月中旬,股转公司公布核查结果,富海银涛、拥湾资产、银纪资产、达仁资管、中科招商等5家公司不符合整改要求,12月底终止挂牌。同创伟业、浙商创投、菁英时代等10家挂牌私募机构过关,其余仍在核查中。


11月3日,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在公募基金中推出养老目标基金这一新的基金品种。征求意见稿对养老目标基金应采取的基金形式、投资策略、投资比例及运作方式、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任职门槛等要点做出详细规定。当前推出养老目标基金对于基金行业服务个人投资者养老投资,推进养老金市场化改革,促进基金行业健康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


今年基金业协会继续完善私募自律监管体系,除了3月底,协会发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三)》,明确私募机构不得“多类兼营”外。11月初,协会发布《问答(十四)》,明确私募申请机构不予登记的6种情形,包括违反资金募集相关规定,与律师串谋提供虚假登记信息等;近期,协会公示了首批不予办理登记的申请机构名单及所涉律所、律师情况;


11月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提高了合格投资者门槛,对私募产品在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监管松于公募产品,更加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禁止多层嵌套的影响的规定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影响较大。


12月22日,协会发布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明确重点事项规范性标准,要求私募管理人在完成登记后10个工作日内和当地证监局取得联系。使得私募备案登记更加规范。


除了上述监管规定外,公私募圈又发生了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大事件呢?


私募圈的大事件


从私募规模来看,私募总规模逼近11万亿,今年私募基金总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8月份,私募基金实缴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截至11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18万家,已备案私募基金6.46万只,管理基金规模10.9万亿元,比去年底增长约38%。


从私募市场来看,今年以来,在A股市场二八分化的行情以及私募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私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一批成立较久的私募基金,凭借强大的投研实力,业绩表现经历了市场牛熊考验,风控合规体系也日趋完善,进一步确定领先优势。


外资私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今年1月,富达利泰投资获批成为首家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的外商独资企业;其后,瑞银资管、富敦投资、英仕曼投资、惠理投资、景顺纵横投资和路博迈投资等公司陆续完成登记。全球资管规模前十的机构中已有7家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从私募机构方面来看,1月23日震惊金融市场的“徐翔案”正式落下帷幕,徐翔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全案判处罚金合计300亿元;明星私募长城汇理踩雷ST新都,基金经理宋晓明被坑了5亿元;王亚伟的神话终结在中科招商,最终市值缩水高达90%,最终悲情收场。


公募圈的大事件


从公募管理规模来看,伴随着货基规模的水涨船高,公募基金总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11月底,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资产合计达到11.41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募总规模数据目前已是连续4个月站稳11万亿关口。在今年资管行业去通道、降杠杆大潮下,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资管业态存续规模萎缩,此消彼长之间,公募基金在资管行业所占比重得到提升。


从公募投资方向来看,乐视网事件,13个跌停板,使170只公募基金受到影响;尔康制药复牌后5个跌停板,97只基金受累;宣亚国际4个跌停板坑苦重仓基金;康得新白马突变黑天鹅,41家公募基金中枪。


从公募基金产品来看,首批公募FOF产品正式获批,花落南方、华夏、嘉实、建信、泰达宏利、海富通6家公司,随后均发行成立投入运作。公募FOF将为公募基金发展带来新机遇,打开新空间,大类资产配置的理念也将提升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体验。除此之外还有东方红、中欧系列的“网红基金”受到投资者热捧。


这一年,虽然多项监管政策当头,但公私募基金总规模都是创了新高。公私募规模各占半壁江山,可以说是齐驾并驱。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及基金行业的不断调整,2018年,行业将迎来20周年的发展新征程。小编作为基金人相信,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健康、可持续的基金行业将推动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