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股票策略热度不减,尤其量化选股,不少投资者收获颇丰。但市场分化也在加剧,没上车的投资者或观望,或转向其他方向。而CTA策略表现不一,商品市场波动率居高不下,操作难度加大。此时,追求相对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套利策略。
商品市场波动环境对套利相对友好,股指期货基差变化也提供了机会窗口。不过要清醒认识到:套利策略虽常被归为“低风险”,但绝不等于“无风险”。 流动性枯竭、模型失效、规则突变、基差收敛不及预期等风险,都可能让看似稳妥的策略偏离预期。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套利策略,底层逻辑是怎么样的。在有效市场假说中,资产价格实时反映所有信息,但实际同一资产在不同市场、不同时间或不同形式下常出现价格差异。套利策略正是通过捕捉这些短暂的价格失衡,同时进行低买高卖的操作获取利润。其充当了市场价格纠错者,当价格偏离合理价值时推动其回归均衡。在传统策略机会匮乏时,这种低波动、收益稳定的策略往往受到关注。
套利策略有哪些类型?
套利策略并非单一方法,而是一系列利用不同价格差异的交易技术集合,其核心可归为四类,包括跨市场套利、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和事件驱动套利。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下这四类策略。
1.跨市场套利
跨市场套利是从空间维度上去做价格修正,也即利用同一资产在不同交易所的价格差异获利。比如商品铜标的,在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价格为70000元/吨,而国际市场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伦敦铜价格63000元/吨(汇率换算后),那商品铜在两个市场每吨标的存在7000元的价差,投资者便可以通过买入低估的伦敦铜,卖出高估的沪铜,锁定套利的收益。跨市场套利策略高度依赖市场间流通效率,若两个市场存在跨境交易限制,导致价差可能长期存在而无法回归,其次不同的市场会存在汇率波动和成本影响,可能吞噬利润。另外,跨市场套利还会受到地方政策影响,地方政策会直接干扰资产定价机制进而影响套利效果。
2、跨期套利
跨期套利则是在时间维度上的价值平衡,针对同一品种不同到期月份合约的价差进行套利,期货市场比较常见。其逻辑基于持有成本理论,即远月合约价格应等于近月价格加上仓储、利息等成本。若价差显著高于持有成本,可做空远月、做多近月(反套);若价差过小甚至倒挂,则反向操作(正套)。但这种策略的风险焦点在于价差可能因预期突变而持续扩大,这样套利两端都会持续亏损。
3、跨品种套利
跨品种套利是对不同品种标的价格进行套利,依赖高度相关品种间的价格关系,当短期标的之间的价差明显偏离应有的价差,此时便可入场套利。比如产业链上下游品种之间的价差,存在替代性关系的商品之间的价差,或者一些有强关联的金融资产之间的价差,均可存在跨品种交易的机会。它的风险点很显然是在于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的稳定性,若发生结构性破裂,价差可能永不回归。
4、事件驱动套利
事件驱动套利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的博弈,因为事件通常会引发资产的定价错误,如并购、停复牌、指数调整等,导致资产价格与实际理论价格存在差异。此时投资者可通过提前埋伏,捕捉错误定价向合理价格修复的套利空间。该类策略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而且对于信息的获取要求比较高,另外因为也是事件博弈的结果,不确定性较高。
套利策略有哪些现实风险?
套利常被误解为“无风险交易”,但实操中面临多重挑战,近期案例尤其凸显六类风险:
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即在进行套利交易时因为市场参与者较少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我们无法完成套利交易,资金进得去,却出不来。该类风险发生比较多的是在一些冷门合约因为参与者较少,买卖价差大而导致交易滑点损耗,显著侵蚀利润。比如期权套利中,远月低流动性合约买卖价差可达2%以上,交易的摩擦成本大大提高。大部分情况,套利的空间比较有限,如果因为流动性原因导致滑点损耗过大,对利润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
2、模型和相关性风险。大多数的套利都是根据过往的交易规律或者理论的定价去决定价差套利机会,但这种套利机会并不是万无一失绝对成立的,极端事件可能永久改变价格逻辑而最终导致策略失效。比如2008 年金融危机中日元套利交易因恐慌性平仓致日元暴涨与风险资产暴跌,2011 年欧债危机里银行对欧猪国债券的套利策略因债价崩盘与融资成本飙升而溃败,均成金融市场惨痛教训。
3、杠杆保证金风险。在做套利交易时,为放大低波动的套利收益,投资者常使用高杠杆,收益放大的同时风险同倍数放大,追求高收益却低估“肥尾风险”小概率事件的致命性。比如1990年代LTCM使用50倍杠杆从事国债套利,原预测价差波动不超过4倍标准差范围,但1998年俄罗斯国债违约引发价差飙升至20倍标准差,直接击穿保证金防线,损失惨重。
4、规则、政策干扰风险。市场交易规则或者政策的发行会直接影响标的的定价规则或相关关系等,比如基金申赎变更、期货交易所对期货保证金的调整、限制开仓的规则,都可能导致原来套利关系无法建立或维持,使得套利空间突然关闭,策略也随即失效。
5、交易执行技术上的风险。该风险主要是针对高频套利策略,策略需要抓住非常短时间、微小的价差波动,对订单执行的速度要求非常高,网络延迟数毫秒都可能使价差消失,最终盈利变亏损。高频交易非常讲究胜率,交易执行速度跟不上直接影响策略的收益。
6、多空失衡风险。配对交易需同时持有多空头寸,但实践中常遇问题,比如在做股票套利时融券端不能及时满足,或者空头标的突发利好引发逼空事件发生,都会引发单边行情的挤压,导致多空两端失衡,暴露单边头寸风险,无法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套利交易。
我们该怎样应对套利风险,用好套利工具?
成功套利并非绝对的依赖价格模型,而需构建系统性风控体系。清晰的市场定价逻辑、运作机制是我们套利关系存在的基础,同时在做套利回归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做好风险控制,做好最坏的打算,在这个基础上去对策略做压力测试。
首先市场深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产业链实地调研,像跨品种套利前核实工厂开工、库存情况,以及分析政策敏感性,预判汇率干预等风险,设置预警指标。资金与杠杆管理上,坚持生存优先,将单策略资金控制在总资金15% 以内,依据市场波动率动态调节杠杆,在高波动期主动降低风险敞口。止损规则方面,既要参考价差历史波动设置止损阈值,又要设定持仓时间限制,避免陷入漫长等待的成本陷阱。在技术层面,高频套利需配备异地灾备系统保障交易连续性,同时拆分大额订单以降低市场冲击。此外,策略还需具备动态适配能力,实时关注申赎条款等细节,并预判监管风向,因为政策变动既可能带来新的套利机遇,也会加剧规则变化风险,唯有全面考量、灵活应对,才能在套利交易中稳健前行。
基金投资可能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这些风险可能影响基金的收益水平甚至本金安全,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并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