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募基金正面临十年一遇的黄金时间窗口,爆款基金频现助推基金经理“百亿俱乐部”再度扩容。
据展恒基金统计,截至最新数据,权益类主动偏股型(股票型、混合偏股型)基金经理中,管理规模超100亿的共有74位,这其中,仅4人成功加入“五百亿俱乐部”,广发刘格菘、南方茅炜二人管理规模甚至超过了700亿元,另外两位分别为汇添富胡昕炜和易方达张坤,鹏华王宗合、易方达陈皓也均超过了400亿元。
管理规模超400亿的基金经理一览 表1
爆款基金的发行对于头部公司的助推效应非常明显:从基金公司分布来看,汇添富基金“百亿基金经理”人数最多,共有9位;南方基金共6位,位列第二;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分别有5位,并列第三。
南方茅炜目前管理规模740亿元,增长较快,这部分归功于今年6月份由他管理的新基金南方成长先锋的发行,该基金一天即募集了超300亿元,进一步缩小了与“公募一哥”刘格菘的差距,两人规模相差80亿元。对于同为明星基金经理的二人而言,仅相当于一只新发基金的差别。
管理规模200亿至300亿的基金经理一览 表2
管理规模介于200亿元—300亿元之间的基金经理共计15位,包括今年备受关注的主攻医药赛道的中欧葛兰、工银瑞信袁芳等。另管理规模100亿元-200亿元之间的基金经理人数最多,共计48位,其中睿远傅鹏博、富国朱少醒、汇添富王栩等人的资管年限均超过10年,可谓穿越牛熊。
公募基金中的“二八效应”明显
公募基金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合计2.32万亿元,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主动权益规模均超1000亿元。权益类基金经理共计1570位,管理基金规模74409亿,前20%基金经理共345位,管理基金规模约为60225亿,占比80.94%。
这意味着,规模20%的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着权益市场超过80%的基金份额,公募基金“二八效应”愈加明显。
前20%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与总规模对比 图1
规模过大是否会影响基金经理业绩?
绩优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其个人业绩是否会产生拖累,是基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
对于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规模越大越好。这主要是考虑到申购赎回对于净值的冲击影响,规模越大对净值的冲击越小;另流动性方面,规模越大流动性相应也会更好。
而对于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而言,规模适中最好。这主要是因为规模过大对于基金经理的操作难度会加大,一是由于公募基金“双十规定”,需要配置更多股票;二是可能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一般规模大的基金调仓时间更长。
百亿级基金经理个人年化回报TOP10 表3
以上图片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截至:2020/8/19
从基金经理年化回报来看,诺安蔡嵩松,以99.69%的年化回报在众多基金经理中摘得冠军,目前管理规模接近200亿元。
而规模排在前十的基金经理仅有华安饶晓鹏一人在列,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规模过大对基金经理业绩确实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