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南方与国泰基金公司发行了两只基金:基金开元(184688)与基金金泰(500001)——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两只公募基金。
时至今日,20年过去,A股市场牛熊交替、几经更迭,让人欢喜让人忧。
而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炒股和买基金到底谁更赚?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私人财富规模约165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私人财富市场。
而广大投资者关注的六大类理财产品中,股票公募、股票私募和对冲基金在过去十年均获得了10%以上的年化收益,远高于同期上证综指2.1%的年化收益水平。
下图是1998年至20017年主要类型的基金年度平均业绩和市场指数的对比表格。
通过这份跨越了20年的统计,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除了个别年份,标准股基和混合偏股型基金的年底收益率,均跑赢了上证综指,且有的年份优势相当明显,比如2015年,标准股基(49.00%)、混合偏股(26.06%)简直可以说是吊打上证综指(9.41)和深证成指(14.98%)。
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Wind
接下来小编分别挑选2007年(大牛市)、2016(低迷)和最新的2017年来进行股基和股市的对比。
大牛市(2007)
2007年的股市可以算是极尽繁华,沪指最高涨幅达到130%,6000点的目标超过了每一个投资者的预测,个股表现更是非常抢眼,这一年的股市就是牛股的大秀场,多只牛股涨幅超过10倍,也有很多只股票波幅巨大难以掌握。
在这波牛市中,到底散户出现了多少土豪呢?我们看以前的统计数字,在07年的大牛市,7成的散户盈利在10个点到30个点之间,近1成的散户在这波大牛市中没赚一分钱甚至亏损。跑赢大盘和基本和大盘持平的,才2成。08年初,大盘自6000多点跌回5500点的时候,7成的散户就已经出现亏损了。破掉5000点后,6成的散户账户就出现腰斩了。我们发现,大盘涨了6倍的幅度,散户才赚到几十点,而跌去20%点不到的幅度,散户就资金腰斩。如果当年谁是5000点清仓出局,那么不管怎么说,这就是中国股市的股神级别了。但大量的散户,已经本金缩水一半。
这就是股市的情况。
那么股基呢?
小编进行了数据的统计。2007年以前成立的、现仍在市场中的股基(包括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股)、灵活配置型(偏股)普通股票型)共有176只,其中2007年收益率大于上证综指的基金有154只,占比高达87.5%!华夏大盘精选(000011)收益率最高,达到226.24%,即使是最低的收益率,也已经到了54.47%!
低迷(2016)
2016年的股市可能是另很多人失望的一年,这一年从开年第一天的熔断开始,就注定了这是既不平静又很平静的一年。这一年的上半年广大股民们经历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下半年则经历了千股横盘。这一年的经历,无论是老股民还是新手们都大开眼界,甚至有人用“不堪回首”来形容这一年的感受——可见,跌得有点惨……
既然不堪回首,那咱们就不看了。
来看看股基的情况。
依旧是小编整理得数据:2016年之前成立的、现仍在交易的股基(包括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股)、灵活配置型(偏股)普通股票型)共有1415只,其中收益高于上证综指(-12.31%)的基金有815只,占比57.6%。
2017年
2017可以总结为12个字儿:逃不掉的周期,选不错的龙头。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区间震荡、结构分化”特征。以上证50、沪深300为主的蓝筹及白马板块表现较好,而以创业板指数、中证1000指数为主的中小市值个股则调整明显。全年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分别上涨6.56%、21.77%、25.08%;创业板指数、中证1000指数则分别下跌10.67%和17.35%。受益于沪港通、深港通持续的增量资金配置需求刺激,全年恒生指数大涨35.99%。
再来看看基金情况。
和上文的一样,2017年之前成立的、现仍在交易的股基(包括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股)、灵活配置型(偏股)普通股票型)共有1699只,其中收益高于上证综指(-6.56%)的基金有1145只,占比略高于67.4%.相比之下,A股3472只个股中,仅1102只涨幅为正,占比仅为31.74%。显然,2017年在赚钱这件事情上,紧紧抓住一只基金比抓住一只股票容易得多。
口说无凭,数据才是硬道理。
20年来,股基的回报,基本是要高于相关指数的,这是由基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专业的投资经理及投研团队、基金投资组合、较大规模的资金等等。所以,不论是牛市、熊市还是横盘,抓基金是强于抓股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