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今,A股市场受三大不确定性因素困扰:贸易摩擦、股权质押、信用风险。
受此影响,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一片惨淡,固收基金却扛起大旗,独撑大局。
图1 各类型基金业绩表现(2018年以来)
全市场公募基金共5000只左右,盈利10%以上的基金占比仅0.76%,其中投资于境内的股基仅5只(其余多为债基和QDII基金),受益于年内的医药行情,相关生物医药主题基金获取了一定的收益。亏损10%以上的基金占比高达38.77%,其中137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跌幅超过20%的有84只。
图2 整体基金业绩分布(2018年以来)
2018年债券市场表现优秀,中证综合债累计上涨7.39%,债券基金净值普遍上涨,仅100多只债基收益告负。
A 股市场债券基金规模在近年来每年均保持正增长,目前规模占比接近15%,是公募基金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之一。当前A股市场上共有债券基金1380只,总规模合计为1.96万亿元,规模占比已经从2009年的3.04%上升至14.59%。
就在债基市场欣欣向荣之时,有几家基金公司却报团“跳崖”。
以基金公司维度,统计今年以来各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华商基金和九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排名垫底,分别为-13.10%和-7.53%(不同基金端口均计数)。而在债基收益率排名倒数十位的基金公司中,华商基金和中融基金旗下的债券基金数量最多,分别为12只和13只。
也就是说,有些小基金公司由于管理的债券基金数量过少,受旗下异常债基影响过大。而华商基金和中融基金,却遭遇债基管理生涯的“滑铁卢”,旗下债券基金业绩普遍“跳崖”!尤以华商基金最甚,12只债券基金全线亏损,多只债券基金业绩排名倒数。华商双债丰利的业绩仅“好”于此前踩雷富贵鸟的中融基金。
截止日期:2018年11月30日
华商基金如此“神操作”,究竟遭遇了什么?让我们拨开迷雾,探寻事件真相。
直接原因:今年信用债出现违约潮,多只债基爆雷。即华商基金投资的多只债券不能按时返本付息,导致标的债券价值缩水,对债基净值造成较大影响。
“踩雷精准度”十分高。从2018年一季度报来看,当时华商基金的重仓债囊括了“15华信债” “11凯迪MTN1”、“ 15玉皇化工MTN001”“17现牧01”等“老大难”债券。15华信债在3月1日停牌前就大跌32.65%,目前市场估值又进一步降低至31元附近。11凯迪MTN1的主体凯迪生态,在5月份发公告称,因无法足额支付中期票据本金及利息,构成违约。17现牧01的发行人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目前也处于停牌状态,而“15玉皇化工MTN001”的发行人玉皇化工当时延期披露2017年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背负”13亿债务,评级也遭遇下调……
刚买就被套。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基金,例如难兄难弟华商稳固添利:从2017年二季度起,公布的重仓债券均为国债和政策金融债,仓位高达80%以上的无风险利率债为何会让基金亏损近20%?据我们猜测,应该是其第一季度刚刚重仓的企债还未来得及公布,就受违约影响,最终被降低估值,导致市值过低,未进入重仓列表。这些违约的企债已从第二季度起,被华商基金悄悄清仓。
机构迅速撤退。从多只华商债基的投资者结构来看,多数机构投资者已迅速撤退,目前占比更大的是个人投资者。可以看出,个人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专业能力、理性判断方面还是弱于专业机构投资者,在异常行情中表现得优柔寡断,不能果断清仓止损。
投研风控体系暴露问题。虽说债券踩雷是不可控事件,今年有太多高评级企债出现违约,然而,像华商基金这种“报团跳崖”的情况实在是罕见。想当初,华商基金固收团队曾是行业佼佼者:2015年,华商基金固定收益类基金平均回报全行业TOP1!2018年年初,海通证券发布《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绝对收益率排行榜》,华商基金近三年业绩可人,以33.3%的战绩名列78家可比基金公司第1位,当时,华商双债丰利可是在同类基金中排名TOP1,当初的基金经理梁伟泓已于今年9月离任,原因或与业绩下滑有关。从第1到倒数第1,华商基金只用了2年又1/4的时间。也侧面反映出华商基金的投研团队和风控团队或许存在较大疏忽。
老牌基金公司正经历裁员动荡。接连“踩雷”、多个季度连续亏损,使华商基金饱受压力。今年以来,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接连离职,以投研见长的三位大将陆续离任,四大投资事业部已全部解散,多个部门也爆出大量裁员……华商基金的投研团队遭遇重创。新上任的总经理由大股东华龙证券“空降”,在固收业务方面有优势,未来,华商基金或许会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