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的爆发,新旧能源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全球能源价格持续的上涨也确实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一些投资机会。
据Wind数据库统计,截至2022年9月1日,全市场今年以来业绩排在前二十的主动权益基金皆为能源主题基金,其中19只为传统能源基金,有1只为新能源基金。其中,传统能源基金今年以来最高收益率已达62.41%,远超A股市场的平均表现。上榜的新能源基金-银华中证光伏产业联接A年内收益率也高达34.50%,实现了超额收益。而同样的现象在近一年、近两年的数据也有所体现,新旧能源类基金稳居收益宝座,是近两年投资者的投资首选。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能源基金内部业绩分红也很严重,据统计,旧能源基金各收益区间表现明显好于新能源基金,如下表。而新能源仅在近半年的反弹中可以与旧能源相媲美。
表1 今年以来全市场收益率排名前20的基金
备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其中,加粗的一行为新能源基金,划横杠的一行为非能源类基金,剩余各行均为旧能源基金,包括石油、煤炭类基金。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传统能源赶超新能源的现象,是因为碳中和大背景及主要经济体2030 前后禁售燃油车的政策下,能源公司明显减少了资本开支。如石油企业从2014年开始减少了资本开支,并把开支主要用于加速将存量产能转化为产量(加速消耗库存井),而非着眼于中长期产能建设,在新能源短时间难以充分补充的情况下,能源供需紧张看起来难以避免。尤其今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激发了欧洲的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的紧张程度和价格的上涨幅度,使得能源价格突破历史新高。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欧洲各国采取了加大发展新能源和重启传统能源或者延缓淘汰旧能源的措施,以弥补当前严重的能源供给缺口。这也造就了当前旧能源暂时强势的局面,相关公司的业绩大幅增长,股票市值大幅上升。
不过,虽然在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作用之下,传统能源的市场地位越加凸显,收益也明显赶超新能源行业。但新能源依旧站在政策风口。近两年,在高补贴、低成本及绿色环保等有利因素下,新能源的需求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8月24日,为了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好消息再度传来,决策层继续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等政策以促进大宗消费回升,这对后续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提升无疑是巨大利好。未来,那我们究竟应该投资于新能源还是旧能源呢?哪类能源基金会在未来的battle中胜出呢?
知名私募涌津投资认为,传统能源在多年的供给收缩后,竞争格局和供需都处在历史上比较好的状况,盈利能力处在历史上较好的水平。如果未来估值仍具备吸引力的情况下,也存在着投资机会。而对新能源来讲,行业高增长趋势较为确定,也逐渐成为共识,行业整体估值相对偏高。但在行业技术迭代和成本下行的过程中,仍会涌现不少投资机会。而且在传统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新能源的性价比优势更加明显,新能源的渗透率会加速上行,近两年的高速增长预计仍能维持,长期的成长性确定,是一个值得长期跟踪的赛道。
年内公募冠军基金万家宏观的基金经理黄海认为,国内经济仍在缓慢复苏途中;通胀依然是当下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主题;能源等上游资源品的估值仍有提升的空间;仍判断当前环境下价值股的性价比较高,是基金主要的配置方向;基金也可能阶段性地持有部分现金来防御市场波动。
知名私募睿珺资产基金经理董承非则旗帜鲜明看好火电。2022年,国内风光装机一共规划了150GW左右,如果按照光伏一年1300小时,风电一年2200小时的有效利用数来计算,全年由于风光的新增装机,所带来的发电量在2600亿千瓦时左右。如果我们按照稳态下年均3%-6%的新增发电需求来换算,2022年由于风光所带来的新增发电量已经很接近新增需求量的下限。不仅如此,2022年全球通胀,风光的装机成本相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抬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装机需求。而到了2023年,硅料扩产完成,大宗商品价格回归正常,国内的风光装机需求有可能将进一步被激发,国内200GW的风光装机目标也很可能实现。如此一来,再配上水电、核电等的新增装机,将基本满足国内新增电力需求,无需再过多依赖火电的出力。对于董承非来说,这就意味着今明两年,我们或许就会看到燃煤消费总量见顶。而由于风光发电是技术而非资源推动的,从此火电企业的发电模型就可以从看上游脸色吃饭的、很惨的周期性行业,转为依赖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的商业模式。模型的转变也将影响行业格局,在供给通缩之下,火电企业完全可以调低负荷、减少采购来压制上游的价格。一旦完成了这一步,“市场煤、计划电”的老黄历也将成为过往。计划电未来还是计划电,但市场煤这一块恐怕再也不会掀起什么滔天巨浪。而获得了合理利润的火电企业,也能留有余力对部分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从而实现从“主体电源”到“支撑性、调节性电源”的转变。电力企业将会回归具有稳定盈利能力的公用事业行业。当他们的成本走低,未来想赚钱也不会是个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