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恒基金周报】市场磨底进行中,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2-10-24 阅读量:1021 市场回顾 指数表现 基金业绩

一、上周股债两市及基金业绩回顾


(一)股市行情回顾

上周A股市场下行,市场各宽基指数多数下跌,其中上证50指数跌幅居前,周涨跌幅为-3.77%,其余宽基指数按照涨跌幅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科创50、中证500、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周涨跌幅分别为1.37%、-0.28%、-1.08%、-1.60%、-1.82%和-2.59%。

 

图1 A股重要指数周度表现(%)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数据时间:2022/10/17-2022/10/21

 

从行业板块来看(图2),上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涨少跌多,11个行业板块上涨,20个行业板块下跌。具体来看,涨跌幅排名前五的行业为:综合、国防军工、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和社会服务,周涨跌幅为5.46%、2.62%、2.44%、2.32%、2.24%;涨跌幅排名末五的行业依次为: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建筑材料和有色金属,周涨跌幅分别为-6.94 %、-5.87%、-4.63%、-3.90%、-3.57%。

 

图2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周度表现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数据时间:2022/10/17-2022/10/21

 

(二)债市行情回顾

从图3可知,上周受权益市场影响,可转债指数跌幅居前,周涨跌幅为-1.09%。其余债市指数涨跌不一,中证综合债、中证国债和中证企业债周涨跌幅分别0.07%、-0.03%、0.15%。

 

图3 债市重要指数周度表现(%)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数据时间:2022/10/17-2022/10/21

 

(三)基金市场回顾

从图4可知,上周公募基金市场中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佳,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81%、-0.99%、-0.72%、-1.19%。


固收方面,上周股市表现弱于债市,因此权益属性较高的固收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相对弱于债性较纯的产品,中长期纯债基金、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05%、-0.08%、-0.38%、-0.34%。

 

图4 各类型基金业绩周度表现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数据时间:2022/10/17-2022/10/21

 

表1为上周各类型基金周度表现排名前十的基金列表。主动偏股型基金周涨幅最高的是东方人工智能主题,周涨幅12.10%;偏债型基金中收益回报位于榜首的是国投瑞银安泰A,周涨幅2.74%;QDII型基金中表现最好的是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周涨幅12.66%。

 

表1 部分基金业绩周度表现TOP10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数据时间:2022/10/17-2022/10/21

 

二、本周投资展望

从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来看,市场或逐步接近底部区域。当前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PE估值均位于近十年25%分位左右,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此外,近期多家基金公司与券商资管机构宣布基金自购的消息,用真金白银体现出对后市的信心,站在利益的角度,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共进退,也表明希望大家看到低位布局的良机。


在行业配置上,建议一方面要着眼长期,在不确定因素增加时,关注业绩成长性强、相对自主可控的成长板块机遇,如半导体、军工等,在底部区域可考虑适当加仓相关主题基金。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政策预期逐渐明朗,市场情绪或逐步修复,有望震荡企稳,在需求释放和政策刺激的两轮驱动下,消费板块有望逐步迎来复苏,消费主题基金值得重点关注。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