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基金经理“奔私”潮仍不止。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7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301人,涉及125家基金管理人。这使得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出历史第二高,仅次于2021年全年的321人。
根据中基协公布的信息,光12月初就有多位前公募基金人士“奔私”,这其中包括嘉合基金张文炜、嘉实基金张舰、光大保德信基金王维诚以及金元顺安基金刁剑飞。这些带有昔日公募背景“光环”的基金经理为什么纷纷选择在这样的时点奔私呢?而且,脱离规模体量大的公募基金加入相对灵活的私募队伍真的有助于基金经理发挥个人的基金管理才能吗?
回顾历史,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人数总是伴随着牛市行情的到来开始推向高潮,而每一轮牛市或结构型牛市,都会出现公募基金经理的“奔私潮”。因此,现在基金经理纷纷选择离职大概率也与当前低迷的市场以及看好后期市场有关。
另外,近些年来,随着私募基金行业规模的扩大,专业化、规范化越来越高。许多基金经理奔私来享受这波上涨红利。同时,私募基金拥有更为灵活与便利的投资模式,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奔私,大概率是为了更纯粹地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也关注到,有不少基金经理“奔私”后在私募市场上也表现出了优异的长期业绩,成为私募大佬。在这其中,仙人掌私募基金的姚跃、华安合鑫的袁巍、涌贝资产的谭涛等近五年均有不错的业绩表现。其中,仙人掌私募基金的姚跃近五年平均收益564.23%、华安合鑫的袁巍459.28%、涌贝资产的谭涛337.86%。
但是,有些“公奔私”明星基金经理辉煌再续,也有明星基金经理在“公奔私”后,水土不服,跌落神坛。比如百亿私募和谐汇一掌舵人林鹏旗下部分基金今年以来回撤超过20%,成立以来回撤超30%,产品净值令人失望。除了林鹏,当年的 “公募一哥”王亚伟也风光不再,王亚伟“奔私”后发行的首只私募基金“外贸信托-昀沣”,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截至2020年1月(此后公开的业绩数据不再更新),7年任职回报为78%。这与其管理华夏大盘基金7年创造近1200%的累计回报,已不可同日而语。同样地,2014年“公募一姐”王茹远从宝盈基金离开创立宏流投资,在2015股灾中损失惨重,目前管理规模0-5亿,已淡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