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来,由于中美贸易谈判波澜再起,搞得人心惶惶,股市整体大幅下跌。在经历了近一周的恐慌大跌之后,市场情绪扭转显然不易。不过,在一片低迷的市场氛围之下,聪明的投资者已经开始行动,一股“神秘”力量在默默抄底,短短四个交易日内净流入A股近140亿元。这股力量正是通过借道股票型ETF抄底A股。今天,展恒基金君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这几天市场波动中,大资金风向标之一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获得近140亿元资金流入。本周4个交易日,5月6日-5月9日ETF分别有53亿元、32亿元、22亿元、30亿元,合计净流入137亿元。
数据来源:Wind,展恒基金研究中心
具体来看,资金净流入较大的主要是宽基指数,南方中证500ETF、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的净申购金额较大,分别为29亿元、23亿元、23亿元。
抄底迅猛,投资者意欲何为?
那么问题来了,上百亿资金浩浩荡荡杀入股票ETF,打的什么如意算盘呢?展恒基金君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有资金是来抄底,博反弹的。
说实话,投资是一种比较逆人性的活动。所以在大家害怕、观望、甚至想割肉离场时,往往是抄底良机。像一些能够反人性的投资者,喜欢反向思考,就会成为能赚到钱的一小波人。像这类的资金,可能就是纯短线操作。
第二,机构进行长线布局,估值不贵。
一直以来,机构投资者都是ETF基金最主要的参与者。所以ETF份额大幅增减,往往反映机构对后市的看法。比如2018年基金年报,权益类ETF,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平均值为61.07%。在137只主流ETF基金中,有59只ETF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在80%以上。能逆势大手笔投资的,一般也多是机构投资者。这部分资金就是考虑低吸筹码,进行中长线布局。
第三,新型投资工具,无惧爆雷。
不管是来抄底博反弹,还是长线布局,都有一个问题是大家最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最怕爆雷,选股风险。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康美药业,这个雷真是可怕呀。目前已经连续跌停5天了。再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2012年白酒塑化剂事件,2018年疫苗、传媒、医药等,都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但我们可以看到,当这些爆雷事件发生时,各指数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反而是市场出现恐慌,给出比较便宜的估值。因此,这也是投资者入手股票ETF的原因之一。
展恒观点
实际上,在今年一季度上证指数迅速攀升之际,股票型ETF却不断出现资金净流出。截至今年3月末,股票型ETF总份额为2009.7253亿份,较年初减少了208.3818亿份,对应的资金净流出金额高达542.18亿元。然而,自4月起,形势开始逆转。4月A股进入震荡调整区间,但大量资金开始回流股票型ETF。据统计,自4月以来截至5月9日,股票型ETF对应的资金净流入额高达281.58亿元,可见资金在最近几日的抄底动作较4月更为猛烈。因此,建议投资者近期多多关注股票型ETF,择时进行布局。在这里,展恒基金君也要提醒大家,直接投资ETF门槛比较高,可能起投要几十万上百万,不适合普通投资者配置,这个时候,ETF联接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ETF联接基金将其绝大部分基金财产(90%)投资于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ETF基金,也就说是投资于ETF基金的基金(简称目标ETF),密切跟踪标的指数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采用开放式的运作方式,适合很多非专业的个人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