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经济企稳的基础尚未完全牢固,经济数据的企稳向好才是支撑指数上行的根本因素。投资仍需挖掘结构性行情,但消费股“抱团”开始受到质疑,个股“雷”增多。短期而言,在谈判重启的背景下,外部风险相对可控,但贸易谈判重启并不排除再次出现分歧的可能,投资仍需保持相对谨慎;另一方面,当前市场的关注点从外部因素转向内部因素,基本面预期成为当下市场核心的主要矛盾。
从二季度趋势向下的PMI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企业的二季度盈利情况可能不容乐观。国内基本面及上市公司业绩将是后期行情发展的重要基础,伴随中报预告密集披露期的临近,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将影响行情的走向。
对于后续“买什么”,需把握两条主线。一是中报季如约而至,业绩可能成为近期主导行情的最大动力;二是中美缓和、科创板开闸,可阶段性看多科技板块。
在行业方面,关注优质成长和大金融等蓝筹。首先,优质成长股短期受资金配置青睐。高层表态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科创板确定 22 日开市等短期持续提升市场对新兴成长行业的风险偏好,尤其是 5G、芯片、国产软件、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细分子行业值得中短期重点关注。其次,业绩稳定、鼓励险资投资股市及外资流入等使得低估值蓝筹个股仍受到机构配置,主要关注几个方面:一是大金融中的券商、信托、保险等的低估值蓝筹个股;二是消费类中的医药、汽车、商贸、食品等板块中的低估值个股,盈利增速稳定且偏高;三是受益于保增长等政策支持方向且估值较低的蓝筹板块,如基建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建筑、建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