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如何“掘金”?多家头部公募中期“论剑”】转眼,2023年已过去一半,年内剩余投资交易时间不足半年,下半年投资该如何圆满落幕?近日,博时基金、招商基金、银华基金等多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陆续举办2023年中期策略会,探讨在当前市场震荡之际,下半年如何找准投资方向,为下半年投资策略交上“计划书”。回顾过往市场表现往往是各大公募基金公司策略会的“餐前小菜”。近日在多场公募基金公司策略会上,上半年投资难、赚钱效应差等市场表现成为受关注的议题。对于近期持续颇久的震荡调整,不少公募投资人士表示持观望态度,“等待后续政策情况”成为部分投资人士的主要关注点,预计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是持续宽松的,利率下行趋势仍将演绎,可以看到宏观格局是经济弱复苏同时叠加流动性复苏,有益于权益市场修复。下半年整体的趋势机会将好于上半年。
【年内基金产品加速清盘,权益类数量占比达75%】今年以来,权益市场震荡调整,公募基金清盘也在加速。结合历史数据观察,基金清盘数量与市场行情存在一定的关联,市场行情偏弱时基金清盘数量也相对较多。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仅次于2018年同期水平,其中,权益类基金产品成为今年的清盘主力,占比75%,创历史新高。从数量来看,海富通基金、浦银安盛基金、申万菱信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清盘产品数量均不少于5只。有业内人士认为,基金清盘有助于投资者止损,同时也有利于基金公司减负并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应正常看待。长期来看,不论是发起式基金还是非发起式基金,最终规模能不能做大都与业绩有很大的关系。
【基金自购频现,传递看好后市信心,市场人士认为在沪指3200点附近布局中长期或有不错回报】近期,基金公司频频自购旗下基金,尤其是处于发行阶段的权益类基金,如交银施罗德启嘉、融通远见价值一年持有期、上投摩根时代睿选等,均被基金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认购或从业人员自购。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显示了权益类基金发行市场的低迷,另一方面当前也不失为一个中长期布局权益市场的良好时点,基金公司通过自购积极传递市场信心。据统计,今年6月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仍然不足百亿元,混合型基金发行也仅140亿元,在今年上半年各月中倒数第二,仅高于今年1月份的水平。可见,权益类基金发行仍然处于冰点之上。
【新基金发行热度小幅回升,内外资机构对下半年市场不悲观】尽管近期A股市场走势震荡,但不少权益类基金却宣布提前结束募集。与此同时,当前基金发行市场热度小幅回升,正在发行的新基金数量接近80只。下半年以来,多家内外资机构纷纷表示,从基本面、估值等角度来看,当前是配置权益资产较好的时点。而A股市场经历震荡调整后,风险溢价水平再度回升至较高水平,若后续居民资金入市意愿进一步增强,市场有望迎来居民资产配置“活水”。机构人员认为,从基本面、估值等角度来看,当前是配置中国权益资产较好的时点,对A股在全球范围内的长期竞争力充满信心,长期来看,消费、医药、科技等行业有望成为中国未来10至20年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证券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或将来源于此。
【资金抄底迹象明显,股票型ETF规模大幅增加】今年以来,股票型ETF规模大幅增加。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股票型ETF整体份额增加超过2000亿份,净值下跌的产品反而受到资金青睐,净值回撤排名前十的股票型ETF无一例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份额增长。机构人士认为,从估值、风险溢价来看,当前A股市场已将部分不确定因素充分定价,或可把握结构性机会。处于低位的医药、有色金属等板块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进入下半年,A股市场延续调整,但股票型ETF今年规模却逆势增加,呈现越跌越买之势。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今年以来股票型ETF整体份额大幅增加,规模增长达2089.79亿份。值得一提的是,投资者对股票型ETF的投资出现明显的逆向思维,净值下跌的产品受到青睐,份额增加;而一些净值增长的产品,在投资者兑现收益后反而份额减少。